栀子花的味道弥漫在校园角落,林晓璐漫步在自己的母校———东明大学,刚毕业一年,在校园里看着一张张成熟青春的面庞,他们步履匆匆,但脸上却看不出什么疲惫的神情,和伙伴们说说笑笑,也算是苦中作乐吧,大学就是大把东西要学嘛,上学那会儿,林晓璐往返于图书馆,教室,食堂和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像运动员那样辛苦,但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光,还是值得回味的。
今天她再次回学校是想拜访一下以前的老师,顺便请教一些问题,当然是和那片树叶有关,那片在父母死亡现场出现的极其突兀的银杏叶,一直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这次她听说老师有些新的思路,所以立刻和老师约好时间回到学校。
可能是受老头的影响吧,在大学她选修了很多在老头眼里一些“乱七八糟”的课程,例如什么犯罪学,病理学,她就是对这些感兴趣,这次拜访的老师,就是教自己犯罪学的老师,选修课没有那些公安大学里那样专业深刻,但也足以让门外汉掌握一定的法律和刑侦知识了。
两年没来学校,发现教学楼都翻新了,现在的环境比以往都好很多,真的是一毕业条件就好起来了呀。
来到办公室门口,门虚掩着,老师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问题是很好,但这样的想法还是不要有,毕竟现在是法制社会了,想钻空子可不容易的。”
林晓璐轻轻敲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进入,满脸兴奋的和老师打着招呼:“赵老师,好久不见呀。”
“哟,晓璐来了,行,你先去吧,下周我们再讨论。”说完,那个学弟小声的说了句“谢谢老师“后,拿着作业走出办公室。
“来,坐。”赵亮转身倒了杯水。
“谢谢老师,这是新生?”
“对,你怎么知道的。”
“猜的,看着他感觉挺稚嫩的,而且比较腼腆,刚进大学的应该普遍都这样,加上瞥到了他作业上的学号,我记得我们学校学号前四位对应的是入学年份。”
赵亮赞许的点了点头:“不愧是我的课代表,观察仔细,推理能力依旧不俗。”
“害,不值一提,您说对于那个案子有了新的思路,是指?”
赵亮收起笑脸严肃的说:“好,那我们晚些叙旧,进入正题吧,关于这两次的银杏案,我有些新的想法,第一起我不赘述了,第二起,凶手在现场的布置上更加“严谨”了,也许这个词不太合适,但根据我掌握的资料来看,现场银杏叶的摆放很正,甚至说有一种强迫症的感觉,以及死者的致命伤,还是胸前的三刀,但这次三刀都是贯穿伤,而且高度和十年前那起不一样,你是知道的,一般伤口的高度可以推测凶手的身高,为什么这次高度会有变化呢。”
林晓璐越听越亢奋,这些想法她从未想过,甚至有的思路阳叔也没跟她说过,所以此刻这些话对她来说,尤为醍醐灌顶。
“两种可能,一种是凶手的身高发生了变化,但这次的伤口跟十年前的比并没有高,反而是矮了一些,据我所知即便有身高微缩的情况,也不会有太大偏差,所以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另一种就是在行凶时和上次不同,可能是正面袭击,被害人抵抗,导致高度误差。”
林晓璐一言不发,面色严峻的看向某处,此刻在她脑海里努力还原着案发现场。
“还有按照这种连环杀人犯的思路逻辑来说,不会出现两次行凶不同之处这么多的情况,
当然了可以理解是第二次行凶他开始规范自己的动作了,可是既然第一次会留下银杏叶当作线索的人,就一定是逻辑缜密,思维活跃的人,如果要阻碍警察,不更应该在第二次的时候尽量做到和第一次如出一辙吗?”
这一点林晓璐有不同想法,她认为凶手是在优化或者说在修善自己的手法,就像赵老师说的规范化,也就意味着有可能继续作案,赵老师的那个观点,是基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但她把自己代入到凶手的话,既然可以用银杏叶设置线索或者记号,就一定是个自负或者极端的人,极端的人往往苛求完美。当然她没有说出来,还是一脸严肃的听着赵老师的分析。
“你有什么想法。”老师的突然提问,林晓璐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