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接待领导不是李南溪专长,而且,李南溪家确实不是个采访的地方,待美女记者看见阿姨一阵愕然,而后发现李南溪和晟通集团詹总原来是这样的兄弟情谊更愕然,凭她聪明才智肯定看出子公司几位美女老总和李南溪不可言说的关系。
反正美女记者采访兴致盎然而来,闭口不言而去,这他娘的豪门关系不是她一个小记者敢报道的。
第二天,李南溪勉为其难和詹玲去了趟学校参加捐助大会,李南溪又看见了市电视台那位美女记者。
站在闪光灯下永远是光鲜亮丽的一面,李南溪和他的南溪集团热度刚刚起来,所以,这次大额捐助值得报道。
特别是李南溪那个助学基金会,没有名额限制,放低审核标准,放低品学兼优助学标准,全额承担学杂费,按月发放助学金,这不是圣贤做出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问题是,等到大会结束,美女记者分别专访晟通集团詹总和南溪集团李总时候,她看着李南溪一阵恍惚,李南溪看她时不时走神真的想提醒她:老子不是披着人皮的禽兽,老子只是作风差一点而已,所以,没必要一副你到底是神还是鬼的狐疑眼光看着自己。
热度过后,南山开发如火如荼的进行了,栈道位置已经确定,栈道图纸已经出来,所以,目前三处同时开工了。
李南溪听取李世杰的建议采购了三套农用单轨过山车,这种简易装置三百块一米,而且还有政府补贴,它由一台柴油机带动,理论上可以拖动五百斤的货物上山。
有了机器托运建材,三队老老少少只负责装模扎钢筋最后倒混凝土,然后拆模重新支模重复工序。
三处同时动工,每处十五六个民工,总共是五十几个工人,李南溪开三队工钱是年轻力壮四百块一天,六十以上三百块一天,健妇三百一天。
平均下来,他一天工钱是两万块左右,一个月大概六十万工钱,但修栈道需要的建材不多,毕竟不需要太大的钢筋,也不需要太多的混凝土,所以材料开支是工钱的一半,也就是三十万左右。
加上管理费,李南溪预估一个月一百万开支,也就是一年一千二百万开支。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缓慢进行,他资金上完全没有压力,因为文化公司一个月可以分红三千万左右,他从母公司可以轻松抽调一千万用于南山建设。
他现在担心的就是酒吧出问题,钱这个东西就是如此,你要宽松,它会源源不断聚拢而来,你要紧张到等米下锅,它肯定会出幺蛾子断了你的财路。
所以,李南溪底线是,每个月最多抽五百万资金,这是极限,也是他无关痛痒的舒适区间。
但是,南山不可能这样缓慢进行,南山既然开工了,那就如同开动的高铁,他会按照惯性越来越快向前冲。
首先,是隔三差五各级领导经常来参观试察,李世杰催命鬼一般要李南溪加人加快进度。
其次,是三姓弯张家人和附近父老乡亲找了过来,他们不可能看着三队吃肉他们连汤也喝不上,所以,他们要求分段干包工,也就是在过山车的帮助下,南山环山脊栈道同时进行。
李南溪不想分包出去,分包说白了就会和民工对立,因为一个图效率,一个图质量,要效率肯定牺牲质量,要质量肯定牺牲效率,这是两个不可能兼容的对立面,李南溪本意是扶贫,是大家开开心心赚钱,他不想因为质量和民工产生不愉快。
但如果几百人同时干点工,肯定有人偷奸耍滑,肯定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严重后果是,你玩一天也是这个工钱,我干死干活也是这个工钱,我也不干活,这就变成大锅饭。
大锅饭用什么制度管理,有什么有效手段管理,历史有惨痛教训,李南溪还没狂妄到这个地步。
不得已,李南溪只能接收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谁叫他开大会放共同富裕的口号呢!
这么多人不可能点工,所以李南溪按五百块一米人工费承包了出去。
五百块一米工钱是李南溪参考三队干这么久平均换算下来的价格,按理合情合理。
问题是,开支明显变大了,也让李南溪不自觉的有了紧张感。
最后,是本地一帮地头蛇找上了门,因为山谷需要修水库,建设娱乐城和饭店旅社,所以,土石方是笔大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