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甘蓝府废帝训知府

加入书签


谢致远与田绍一番闲扯,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深深为其广博的见闻,新颖的观点所折服。他们谈及各地风土,历代名人,田绍旁敲侧击出不少本地情报。

比如临东县可耕种土地有十六万亩,水田居多,旱地只有六万亩左右。靖州八个府县情况都差不多。

大易王朝虽然以农为本,并不过分抑商。

朝廷在各地设有市场司,城中开市,乡里建场,更别说前面几次提到的行脚商人。所以对于地方知县来说“劝农”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保护粮食安全,严格禁止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

其实这种行商风气打开,藩王制度的影响是原因之一。几代之后便没有稳定收入,导致他们危机意识很重,利用手里有钱,说话还管用的时候,便开始经商。有几任皇帝为此还下过旨意斥责“禁止与民争利。”,得到回复是“再过几代,我们亦是民。朝廷不给我们活路,不如直接杀了。”

屡禁不止,后来到田绍的曾祖时,突然想通了,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天下的钱与其让别人赚,不如让田家人赚去。”

“世藩得利,亦可为宗庙。”

“世藩年献金十万者,方可复王号。”

鬼才,鬼才,老扒皮知道了都得不甘心的落泪。百姓见皇族都去经商了,更是趋之若鹜。特别是南方,术士技术得到空前利用。田绍在位的时候,听说他们研发了一种类似于火车的交通工具。不过因为铁路建设破坏风水,而被叫停。

这个世界,修真者都有,风水之说,自然是极为被看重的。

风气蔓延,吏治变得更为**,时人有句话:“四口田,通吃年,士人心,不如钱。”

田绍想起这片大山之中隐藏的丰富的矿产资源,贪心大动。无奈盐铁是朝廷专卖,轻易无法染指。上报上去,让朝廷派人来开采,自己也就分个税收,人心不足,明明可以独吞,田绍不想给赵氏和田丰分一杯羹。

交谈了大概一个时辰,两艘大船开进码头,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田绍拍了拍谢致远的肩膀:“今日与君相识,相见恨晚,有机会可以来王府探望,我们再多谈谈。”

田绍通过此次谈话,对谢致远有初步的认识,是个好官,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目光仅停留在农业及水利等等传统文人当官后会去关注的方面,并且坚持士农工商的等级认知,小瞧商业。

两天后的清晨,河浪拍打岸边的岩石,两艘大船突破迷雾,船夫来到船头抽出船顶的长篙,抵住岸边的软泥,双膝微屈,身子后倾,长篙受力弯曲,减缓了船的速度,平稳靠岸。

李正看着比临东县码头还要大三倍有余的甘蓝码头:“殿下,我们终于到了。”

田绍也是长长吁了一口气:“去叫人通知甘蓝府。”

太阳从山边升起,金黄的阳光照映重重关山,驱散雾气,水面波光粼粼。不少船只起航,又有不少船只来泊,对于这两艘迟迟没人下来的船,都很好奇是什么人?

一个半时辰之后,田绍吃着从刚刚开门营业的岸边酒家买来的美食,心情糟糕,有些不耐烦:“这么久还不来?我们的人都回来一个时辰了,不是说通知到了吗?”

李正道:“殿下,看来他们是故意的!”

田绍冷哼道:“想给我一个下马威?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他喝光碗中的小米粥,嘭一声,重重放下碗筷:“侍卫集结,前往知府衙门!”

码头上的人终于见到船里的人的真容,

吓了一跳,一个个全副武装的侍卫下了船,清理人群,开出一条道来。田绍出了船舱,黑龙王服的金边在太阳下熠熠生辉。他大步向前,上岸,在侍卫的护卫下离开码头。

码头上的人议论纷纷:“这人是谁?好大的气派。”

“那些持刀拿枪的人也不简单。”

“前些日子,我曾听说安王要来就藩了。”

“安王,废帝?乖乖,我竟然和这样的贵人在一个码头待了这么久!”

“知府大人不来迎接吗?我刚刚可是看见他们有人去衙门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想知府大人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安王,这里不仅仅是他的食邑,也是朝廷的地方,知府才是管理者。”

“知府大人就不怕安王发怒?”

“若是平常的王爷,知府巴结还来不及呢。可是这位是谁?废帝。谁敢和他交往过密,就是和京城那几位过不去。这样,知府大人才敢拿捏他,也是在给那几位表忠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