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间,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季节。秋风吹红了满山遍野的枫叶,一度姹紫嫣红青山绿水,在萧瑟的秋风里,像那芳年迟暮少妇,渐渐地消失了它**人的风姿。
父亲已经赶着乌龙,跟随着隔壁的白志杰和本村白玉林,还有几个外村的吆骡子的汉子,走广元下汉中,陇县千阳,甘肃的平凉、天水澄县、徽县到处跑,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大多数时间是给别的商人驮运货物,有时候遇到一些价格便宜紧俏商品,自己也掏本钱买下货物,运往最需要的地方去贩卖,从中牟取一笔丰厚利润。
父亲他们从平凉返回宝鸡,要路过西山王家河,父亲很感激王福平一家人,他特意从平凉县城里买了一些平凉的土特产,顺便看望久别的好朋友王福平,和他们热情好客的一家人。
快到中午时分,他们一行六人与六匹骡子,驮着货物来到王家河,父亲建议大家,在这里稍作歇息吃顿中午饭,还可以在这里喂一下牲口,下午再赶路。
这些人都是些经常在外面跑长路的人,牲口是他们唯一的依靠,都把牲口看得跟人一样值钱。一听父亲说在这里歇脚,有喂骡马的地方,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们一行几人还未到王家门口,父亲先把乌龙拴在门外的一棵槐树上,取下几包礼物提了进去打前站。
一进门,便喊:“爷爷,爷爷!我来看你们来了!”
王家大婶正在厨房准备做中午饭。听见喊声,迎出来一看,觉得有些面熟一时认不出来人是谁?便问:“你……你是谁呀?”
媳妇秀秀从她身后走过了,接过父亲手里提的礼品,笑着说:“娘,你忘了吗?这不是前年冬天,来咱们家用布换麻的宝鸡的小王吗!”
“还是嫂子记性好,还记得我!嫂子,我这一回是赶牲口路过咱家,顺便进来看看爷爷和你们大家的!我门外边还有几个乡党呢,想在咱家吃饭,喂牲口哩,婶子、嫂子,你们看方便吗?”
秀秀急忙答应道:“方便、方便,快请进来吧!”
大婶这才恍然大悟道:“哦——我想起来了,他就是福平嘴里常常念叨的好朋友啊?都成了大人了,怪不得我认不出来了。”
父亲又转身出来,一边在槐树上解下乌龙,一边告诉大家说:“没问题,我问好了!院子里有槽头喂牲口,大家都快进去吧!”
老头子在屋里抽旱烟,听见有人叫他爷爷,等了半天却不见进来,便出来在房檐台一看,见院子里乱哄哄的,来了一帮吆牲口的客人,便问孙子媳妇说:“秀秀,刚才是谁再叫我啊?怎么半响却不见人进来,人到哪里去了?”
“哎呦,爷爷,是小王带着宝鸡的客人来了,你快去沟边叫我爹回来,帮忙给客人把牲口喂上。”秀秀笑道。
老头子想了想笑着说:“哦——我想起来是谁了!他在哪里啊?”
“爷爷,我在这里正忙着哩!,一会儿过来看你!”父亲正和大家忙着互相帮忙,把牲口背上的驮子卸下来,让牲口也舒舒服服的舒展一下筋骨。
王叔就在房子旁边的山坡上挖洋芋,听见父亲的叫声,一抬头看见自家门口,停了几匹赶脚的牲口,知道有客人在此要歇脚吃饭,急忙回来招呼客人,准备给客人喂牲口。
父亲急忙过去说:“王叔,你回来了,草料在什么地方,我帮你来喂牲口啊!”
王叔一眼就认出来是父亲,
惊讶地叫道:“哦——怎么是你啊?真没想到怎么会是你呀?真是稀客啊!又长高了!都成大人了,要是在人多的地方,你不叫我王叔,我还不敢认你哩!你们先歇着,你帮我招呼一下客人就行了!”
父亲帮忙泡茶倒水,招待同来的伴当,在屋子里的客厅坐下喝茶,他说:“你们大家在这里歇着慢慢的喝茶,我去外边厨房打个招呼,在外边和老爷爷说一会话,饭好了我会帮忙端饭的!”
与此同时,他还得负责照看福生的孩子,他已经三四岁了,男娃娃淘气得很,拿根竹棍满院胡跑,老太爷爷怕他跑到牲口跟前玩,被骡子踢一下,不停地喊叫:“牛牛娃,快过来,那边骡子踢人里,快来这里玩吧!”
那个牛牛娃就是不听话,偏偏地就往那边跑,用竹棍试图捣牲口的尾巴玩,父亲吓得赶紧跑过去,抱起来哄着说:“牛牛,听话!叔叔给你糖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