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左良玉为何支持东林党-第3/4页

加入书签
    在现代史学家眼中,“王朝佐抗税案”是一场相当典型的明末民变。

    它的起因始于万历二十四年,由于皇宫一连发生几次火灾,再加上对宁夏、朝鲜的用兵,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越来越严重,神宗皇帝为了增加宫中的收入以应付日益庞大的内廷开支,开始派遣宦官到各地征收“矿税”。

    虽然朝廷名义上说是“矿税”,但是由神宗皇帝派出去的那些宦官们既不懂堪舆,也不懂地质学,所以所谓的“征收矿税”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遍及全国的敲诈勒索运动。

    左良玉口中的“马堂”,就是由神宗皇帝从内廷派出去横征暴敛的宦官之一。

    明末的山东临清,与现代的山东临清,在经济地位上可谓是天差地别。

    因为明朝依旧使用大运河沟通南北,漕运交通都要往大运河上走,临清就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它的运河西岸还建立了一个临清运河钞关,用来向运河货船收税,这样的运河钞关在大明一共有八个。

    根据后世的统计,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八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

    而万历年间山东全省一年税课银只有八千八百余两,仅及临清钞关所收十分之一稍强。

    因此作为御派矿税税监的马堂,自然不会放过临清这块肥肉。

    马堂当时一到临清,就在当地网罗流氓恶棍数百人,在城区和运河上设立重重关卡,横征暴敛,强取豪夺。

    甚至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夺工商业户的财产,拦截过往船只,任意抽税。

    如有怠慢或稍有反抗,就被诬指“违禁”,不仅货物被抢,而且加倍处罚甚至入狱,致使临清大半中产之家家破人亡。

    后来有人统计,马堂每年在山东抽税十五六万两,自己私吞一半以上,马堂在山东的七年时间,所吞食的税银及搜括民财共计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两。

    直到万历二十七年,临清百姓忍无可忍,暴起反抗征税。

    其中领头的就是王朝佐,他原来是山东临清的一个普通编筐工匠,因不忿马堂横行霸道,便带领临清百姓烧毁税监衙署,杀死几十余马堂爪牙,使得官府立刻出兵镇压暴动。

    临清百姓抗税失败之后,官府追捕首要,且将株连众多,王朝佐为保护临清百姓挺身而出,一人担过,自认是抗税首领,从容就义。

    王朝佐被神宗皇帝判处死刑后,临清百姓为他建立祠堂,临清知府也下令抚恤他的母亲和妻子,因此在左良玉看来,王朝佐可以称得上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他是一点儿都不避讳地把王朝佐当英雄。

    当然,能让小兵左良玉如此大胆的重要原因是,后来东林党拥立的泰昌帝一登基就废除了矿税,朝廷的政策又变了,反抗矿税的那一方反倒成了正确了,世界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只是左良玉的父母回不来了,被马堂收上去的那些税钱也退不回临清百姓手中了,孤儿左良玉就此变成文盲了。

    所以左良玉怎么会不支持东林党呢?

    袁崇焕心想,恨意从来都比爱长久,东林党再不济,终究没在山东弄一个马堂,再在辽东摆一个高淮,把左良玉先弄成了孤儿,再逼得他不得不为了吃一口活命饭去辽东参军。

    左良玉后来毁了南明,定然不是为了侯恂去毁,他那时必定已经参透了他一生孤苦的原委,他一生所遭受的不幸,都是大明这个体制造成的,都是君权造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