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衣大炮适合不适合守城-第2/4页

加入书签
    喇嘛起名,有以生日那天所值之星作为名字一部分的习惯,因此王喇嘛虽然没了俗名,生卒年也不可考,但是他法名里面有一个“巴桑”,后人便能推测出他出生在藏历某年某个星期五的一天。

    现代人袁崇焕当然是尊重这位王喇嘛的,要放在现代,王喇嘛属于是有特殊技能的专业外交人才,明廷尊崇儒法的士大夫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尤其当时的蒙古是全心信仰藏传佛教的,关乎边疆之事,喇嘛不可或缺。

    袁崇焕赶紧问道,“什么事?”

    金启倧道,“不知道,只见到他跟满中军在城外吵起来了,他们说的是蒙古话,咱们都听不懂。”

    袁崇焕赶紧披上斗篷,道,“他们俩现在在哪儿啊?走!带我去看看。”

    天还是冷得出奇,这时下的是小雪,雪花一点点地从天下飘下来,一着地就化成了一滩滩的水,马蹄子踩在冰凉的水里,将马背上的袁崇焕颠簸得一晃一哆嗦。

    好在宁远城不大,三人骑着马,很快就来到了城外。

    城外坚壁清野的工作还在继续,几位将领骑在马上,监督着手下家丁和士兵护送百姓入城。

    满桂和王喇嘛的争执就是在马背上发生的,二人一人一匹马,在马上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

    袁崇焕骑近了一听,二人果然说的是蒙语。

    大约是因为都觉得其他人听不懂他们俩在说什么,他们俩的嗓门都有点儿大,神情倒不是很凶悍。

    他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该不该懂蒙古语,按理说,袁崇焕三十五岁之前都在科举,理应没空学蒙语。

    但又转念一想,晚明士大夫的学习能力都挺强的,徐光启三十八岁结识利玛窦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四十一岁就能跟传教士们沟通无障碍了。

    说不定袁崇焕来辽东之后又学了一门蒙语呢。

    就在袁崇焕思忖间,满桂和王喇嘛见他亲来城郊,皆翻身下马,朝他作揖行礼,切换回了汉语道,“袁臬台。”

    袁崇焕见这两位技术人才朝自己行礼,心里相当过意不去,立刻下了马,拱手回礼,又直起身道,“听说你们俩起了争执,我过来看看。”

    满桂道,“没什么大事,我们俩是在讨论城外那红衣大炮该不该搬回城中去。”

    王喇嘛道,“我说该搬,满中军说不该搬,袁臬台你来得正好,你发个话,这红衣大炮到底该不该搬回城中。”

    袁崇焕当然是赞成王喇嘛的,宁远之战要不用红衣大炮,根本连打退后金的希望都没有。

    但袁崇焕没有一下子就站到王喇嘛这边,满桂是袁崇焕这里少有的既可靠又能征善战的武将,袁崇焕不愿意对满桂采用粗暴作风,一下子就把他的提议否定掉。

    而且昨天他跟满桂才一起分析过,山海关和东江镇都不发兵救援,宁远城现在就等于一座孤城,在这种情况下,满桂为何会不赞成将红衣大炮搬入城内呢?

    于是袁崇焕先向满桂问道,“这红衣大炮现在搁在哪里?”

    满桂道,“还是放在宁远北边隘口的首山和窟窿山,我动都没动。”

    袁崇焕开始循循善诱,“为什么不动呢?”

    满桂道,“红衣大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是不适合用于守城。”

    袁崇焕没有反驳,而是继续追问道,“为何?”

    满桂回道,“这种从西洋传来的重型火炮笨重不堪,运输不便,杀伤集中在一个小区域,而后金八旗以骑兵为主,最讲究灵活机动,不比欧罗巴的洋人,他们打仗都是海上炮战,开着船你追我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