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千万贯

加入书签


秋八月,  秦观等人参加杭州府的府试。

        这次府试与以往不同,参加考试的士子可以在完成了答卷之后,再选择一项“附加试”。

        这据说是上一年司马光造访杭州之后回京,向官家赵顼建言所致。

        司马光是“旧党”的中坚旗帜,  这次却以一项新的改革来与“新党”王安石对着干,  令朝中大臣们纷纷表示看不懂。

        但在官家赵顼的主持下,  王安石最终同意了这项“试点”,  并于熙宁五月府试开始,  只在两浙路与陕西路试行。

        这项所谓的“附加试”,  也就是经义以外的内容。

        在府学中进学的士子,  如有参加“社团”的,  可择其所学,以文章呈现之。若是没有社团做后盾,  那么这“附加试”便仅限于“文学”、“农学”、“水力机械”三项之内。

        对这“附加试”的考核由当地主考主持,给予的评分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项,并且需将“合格”者的试卷一起递交礼部审核,并向天下公布。

        如果最终礼部判定“合格”,  那么士子在参加明年礼部试时,  将能获得一项“加成”。

        但也有一点,  如果士子最终是依靠这项“加成”以获得进士身份的,  日后进入人事时会被打上“专才”的标签,  也就是说,吏部指派职务之时,会考虑他们当时的专长,  指定相应的职位。

        因此,  每位选择“附加试”的士子,  都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这项“加成”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什么影响。

        在杭州参加府试的士子中,种师中参加的是“算学社”,便写了一片关于“会圆术”的论文。

        宗泽参加的是“航海社”,因此写了一篇计算磁偏角的论文。

        秦观参加的是“文学社”,当场做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策论议论文。但是他考虑到这“附加试”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人事安排。秦观也不想一辈子舞文弄墨。

        再者,秦观因早年间有一次与高丽使臣的“交锋”,对国与国之间的邦交有些兴趣。所以他干脆在策论中论及外交事务,以显示自己在这方面的志向与能力。

        明远听闻,知道上次司马光的杭州之行终于起到了作用:朝廷开始容纳专业性的人才。

        通过与同门的来信,明远也得知在陕西那里,这一次横渠弟子也有不少参加府试的。

        他们之中很多人选择了“农学”这一选项,毕竟这些年来这些学生们随张载在横渠书院里试验井田,种植小麦和棉花,培育良种,疏通灌溉……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将来如果能凭借这项“专业附加”入仕,做个亲民官,在民间主持农桑,要比在礼部试上和那些“文化大省”出身的士子挤破头,争进士名额,要容易上好几分。

        当然,这种选拔方式太过新颖,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官家赵顼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