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千万贯-第3/5页

加入书签


        “远之这里真是好啊……”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1。好一番山居风光,好,好!”

        而种师中则是把明远家新聘的两个厨子狠狠地夸了一番,并且当场干了两大碗米饭以示他的称赞出于真心。

        三人一边用饭,苏轼一边说起在杭州的见闻。

        说着说着,苏轼就说起了蔡京:“可惜啊,元长去巡视地方去了,否则今日一起前来,我们一起吟风弄月,吟诗作对,岂不快哉?”

        谁知明远现在第一头疼的就是“蔡京”,第二头疼的就是“风月”,只好在心里默默地说:千万别来,蔡元长……最好永远都在巡视地方的路上才好。

        苏轼却主动转开了话题,说:“某还有一位好友,这位简直是无所不能……”

        “对了,远之啊,在这世上,某认为是‘生而知之’的人,除了你之外,也就只有这位了。”

        明远顿时羞红了脸。

        他哪里能算是“生而知之”?

        因此明远对苏轼口中的那位“大才”更感兴趣。

        苏轼却卖了个关子:“他是杭州本地人,只不过正在为母守孝,因此不便见客,也不方便与我等饮宴。等他出了孝期,某一定引见两位认识。”

        明远心痒难搔,但苏轼的口风一直很紧,不肯向明远透露那人的身份。

        眼看天色渐晚,种师中便催促要送苏轼回去:“师兄,天色再晚,路上全黑……再说我看你家外面的道路也不怎地!”

        明远险些敲这小孩一记毛栗子:说什么大实话!

        只有苏轼狡猾地看着明远:“远之为人谨慎,向来事事想得周全。放心,他不会将我们两人就这样晾在城外的。”

        种师中却无所谓:“反正回不了城我就借师兄的床铺睡一晚。”

        明远:早知道你会这么说的。

        待天色全黑,他将苏种两人送出门,这一大一小两位,同时发出一声惊叹。

        “哇!”

        只见道路两侧,每隔二十余步,就有一盏灯火闪亮。这些灯火延伸向远处,将凤凰山脚下至杭州城的这条道路清清楚楚地勾勒出来。

        苏轼赶紧上前看。

        只见那“灯笼”,是一个圆形的“石球”,球体中间凿出一块空间,让这球体成为一个上下有顶有低,三面露空,一面是石屏的“石窝”。

        这“石窝”里刚好放着一块点燃的“煤球”。

        这石灯笼的造型极其简单,若是已有采石场打磨成型的球形圆石,一名石匠一天能够打制两三个出来。

        但苏轼见这“石灯笼”形态特殊,上面有遮蔽,不会被雨水打湿,而露空的几面,正好都冲着路面,已供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