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百万贯-第2/5页

加入书签
        却听明远问自己:“元泽兄觉得苏眉公是怎样一个人?”

        王雱沉吟了片刻:“是个正直的性情中人。”

        这是王雱心中对苏轼的真实评价,当然了,他没把话说完,如果说完整了恐怕还有“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之类的其他定语。

        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对于新党总体而言还是对事不对人的。不像其余旧党,总是抓住一些与变法无关的细枝末节来攻击新党。

        而旧党最擅长的手段,是攻击新党中人的人品,任谁家有个陈芝麻烂谷子的错处都会被翻出来,在整个朝堂上被反复攻击,在市井中被反复“传颂”。

        又比如王雱之父王安石,王安石洁身自好,道德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攻击的,于是坊间就传说他“邋遢”,不爱洗澡;又说他“食不知味”,饭桌上只晓得吃面前的一盘菜,甚至说他与官家一起钓鱼时,把鱼食都给吃掉了。

        相比起这些手段,王雱愿意相信,苏轼绝对不会这样攻击新党。

        到目前为止,苏轼所有的上书,也都是关系到新法本身的。

        所以王雱才会对苏轼如此评价。

        谁知明远跟上问了一句:“既然如此,那么大衙内为什么那么盼着苏眉公出外呢?”

        王雱:……!

        他自小善辩,但还从来没有辩过这样的论题。

        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辩题,是对人心的拷问。

        ——一个反对自己的好人,你还愿意把他留在眼前吗?

        王雱想了半天,最后还是说:“苏公最好的去处还是在州县,以他的性情与才能,绝对大有所为。”

        明远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他并不认同新党就这样把苏轼赶出京中;

        正相反,他认为苏轼其实是新党应该争取的对象。

        “元泽兄,小弟是个白身,所以有些话说了就说了,元泽姑且听之。”

        他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想法一说,王雱立即皱起眉头:“不,远之,你人不在庙堂,你无法得知子瞻公的文章对整座朝堂有多大的影响。如今旧党中人扯着他做大旗,他妙手文章写就,到了朝堂上,却早已不止是文章那么简单……”

        “可是……在小弟看来,苏眉公一向对事不对人,他提出的一些看法,都是切中新法具体条陈的中肯之言,而且很少有上升……攀扯到其它的。”

        “元泽兄,须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啊!”

        “相公难道真想要一个朝堂上一边倒地赞颂新法之好,而不想听见任何反对之声吗?”

        王雱以手抚胸,微微感觉有点气闷。

        他在想: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说得真是好。

        这个明远总是这样,平时一副纨绔模样,却时不时便能冒出一句这样的金句,发人警醒,令人深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