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百万贯-第3/5页

加入书签
        明远终于开口,问得无比艰涩。

        他语意中的疑问与遗憾也一时显露无疑。

        种建中长长地叹息一声,将头低下,在双臂间埋了一会儿,直到酒楼的伙计将新烫好的两壶酒送到。

        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立即起身,接过新酒,随手给自己斟了一杯,一扬脖直接饮了,抹嘴叹道:“这武职……不当也罢。”

        言语里尽是灰心与落寞。

        在这一刻,种建中想起的是延州之围,是在第一次贸然突围时失去生命的那些袍泽们。

        命令是延州知州所下,武将们均有劝谏,却当不住轻飘飘的“尔等武将想要临阵抗命不成”一句话。

        果然,损兵折将,大败而回,那狗官却第一时间想着如何上书自辩,以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

        后来援军将至,种建中力主突围,那狗官却千方百计地阻拦,最后还要种建中留书画押,说明“责任自负”……

        纵是这样一个人,在延州之围被解之后,竟然厚颜无耻地为自己报了功。而且从朝中的反应看,日后还要升迁的。

        那些死在战场上,那些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与来犯者拼命的袍泽们,他们又是什么,他们的命又有多不值钱……

        种建中又是一声长叹。

        大宋朝抑武而崇文,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武将们什么事——这是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就注定了的。

        文臣可以带兵,可以对军事指手画脚。相反,任何坐镇一方武将的势力都不允许坐大。

        就像司马光等一干文臣在并州时出了馊主意导致大败,也只是司马光的上司庞籍贬官出外而已;但如果出这主意的人是个武将,职务必将一捋到底,下狱流配都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种建中只觉得心灰意冷。

        “族中原本也早有让我转文职的想法,否则当年也不会投于横渠先生门下读书……”

        种家向来文武兼修,但有这种安排也并不奇怪——这个将门世家应当也早就规划好,要让一部分子弟渐渐入朝,从事文职。这武将,谁爱当谁当吧。

        明远望着眼前的种建中,心里生出不少同情。

        他很明白眼前这年轻人心中的挫败:自己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勋,却让最不该居功的人得到封赏。

        但眼下他也只能出言安慰:“凭彝叔之才,进京之后必定有大用的。将来又是一片天地,也未可知啊!”

        在文职上碌碌无为,总好过年纪轻轻就战死疆场。

        种建中继续低头喝着闷酒,不理他。

        明远搜肠刮肚地想了一阵,安慰道:“可是文臣也有能带兵的呀!”

        大宋朝文臣带兵有不少先例,韩琦带过,范仲淹范文正公带过,这两年在陕西路,因上《平戎策》而受到官家重用的秦凤经略使王韶,其实也是个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