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海汹涌(下)-第5/5页

加入书签
    所以中国在一些参与人数少、单兵作战讲究个人能力和对力量体质要求不高的技巧性运动上能够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甚至近年来对要求个体超强素质和力量体质级别高的运动项目如皮划艇、网球、110米栏、男子游泳、拳击等项目上都相继取得突破性成就,而始终在团体要求更高、综合素质更高的三大球项目上很难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女排以外。

    当然,对个体体质、力量、肌肉爆发力和持久力要求更高的网球、田径、游泳、拳击等项目上虽然取得了局部突破,但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那些体育强国,只是个别运动员的点上的突破。刘翔之后,110栏我们还需要等待多少年?李娜之后,女子网球我们还要等待多久?邹市明之后,中国拳击谁能撑起?孙杨对于中国游泳的贡献和影响,恐怕也不是短时间还能有人能达到的。

    反思中国足球的人有很多,给中国足球发展提出建议意见的人也很多。但是从国民性来解读中国足球发展迟缓,并在别的国家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不进反退的人不是很多。似乎关于中国不适合发展足球运动的论调也在小范围存在着。

    90年代甚至00年代到处可见的校园足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从校园绝迹。在中国校园强调安全的大背景下,孩子们逐渐的远离了足球这个相对并不安全的运动。

    研究中国足球历史,00年代中后期和10年代中前期完全可以叫做中国足球的“中世纪”。

    好在2015年的中国足球改革,好在中国需要足球来丰富我们的大国形象,好在乒乓球都可以“小球转动大球”,而足球则应该能够实现“大球转动大球”的政治作用。

    走在街上,90年代的街上可以顺耳听到有人聊足球,00年代和10年代的街上,还真的很难听到有人聊足球。

    办公室里,一堆人在上班时间围着电脑看NBA,连女同事都在谈NBA。

    一间教室里,知道库里、小皇帝詹姆斯的人多过知道梅西知道C罗的人。

    一辆公交车,车上再也听不到几个穿球服的大男生讲足球,再也很难听到几个成年人聊足球。

    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富裕起来了,麻将是大家的需要,旅游是大家的需要,篮球是大家的需要,足球同样应该是大家的需要。

    足球是一种体育文化产品,中国足球人应该为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喜欢皇马可以喜欢巴萨可以喜欢拜仁可以喜欢曼联,可中国球迷内心深处难道不喜欢中国足球?

    可是,中国足球拿什么出来让球迷奉献他们的爱。

    球迷自嘲说,美国32年以来第一次缺席世界杯,意大利60年历史以来第一次缺席世界杯。意大利球迷为了60年以来第一次缺席世界杯而痛哭,中国球迷却要为44年以来第一次进军世界杯而痛哭。

    如果中国足球不起来,多少真球迷永远感受不到中国的强大中国体育的进步。

    一批忠诚的老球迷心有不甘,以后中国足球还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新球迷吗?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