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小路(下)-第3/5页

加入书签
    一个人不可能在同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达到极致,正如你不能要求汽车越轻越省油的时候还要越强大的安全性和动力表现。汽车轻质化肯定会丢失一部分撞击安全性能,动力表现优异那就必须要排量大发动机功效强,那也就损失了一些省油的可能性。

    当陆玖在人球结合能力和小范围传切配合能力登峰造极之时,他的短板也凸显了出来。

    凡事有利则有弊,不可能硬币的两面都是一样的,小空间的训练使陆玖具有那个时代很多中国球员缺乏的人球结合能力和小范围配合的技术能力,但是却又限制了他的大局大球场的11人配合能力。

    不过也有人说,克洛泽、罗纳尔多、苏克等伟大球员在国家队的成就大于俱乐部成就,皮耶罗、劳尔、C罗等球员则是俱乐部成就远大于国家队成就,这个现象谁能说得清?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陆玖在俱乐部的成就还是非常出色的,相比较起来,也许国家队的竞争过于激烈,而中国足球又开始逐渐出现人才井喷的现象。因此,没有得到主教练的足够信任外加竞争对手的强大恐怕才是主要原因吧。

    与陆玖一起从高中生联赛走出来成为职业球员的高中生还有不少,不过很多都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出自沈阳二中的严寒、出自天津南开中学的谈家康、重庆巴蜀中学的李根农等人就成名于高中生联赛,严寒还曾经参加过大学生联赛,但是都没有获得巨大的国家队成就。不是他们不努力,也不是他们没有实力,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足球已经不缺人才,开始出现足球大国那种即使你非常出色同样有可能无法为国效力,即使你在俱乐部层面威风八面,国家队也还是没有机会。

    足球运动员的主要成就出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成就,二十国家队层面的成就。俱乐部可以很多,但国家队却只有一支,俱乐部比赛一年几十场,年年都有联赛、杯赛等赛事,国家队则可能一年只有不到十场比赛,也不是每年都有重要的国家队赛事。一旦一个国家出现人才过剩,那么要么是摊薄了球员的成就,就是根本连国家队都进不了。

    90年代,巴西队的锋线人才济济,连在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队大红大紫的埃尔博都没有机会为巴西队效力。德国队也曾经锋线人才过剩,所以基尔斯滕、博比奇等球星的出场受到严重限制,造成了国家队成就降低。

    意大利队在90年代到00年代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前锋,维耶里、因扎吉、皮耶罗、罗伯特巴乔、托蒂、埃斯波西多、蒙特拉、吉拉迪诺、曼奇尼、西蒙尼、西格诺里、拉瓦内利、基耶萨、德尔维奇奥、迪瓦约等,他们不是互相挤压了对方的出场时间和出场数量就是根本没获得国家队召唤。但凡这其中的一些球星单独属于某个时代或者错开时代存在,可能在国家队层面上的成就就绝对让人震撼!

    就在陆玖扬名校园足球联赛的时候,文俊武也和贾世宾在上海见过一次面。

    贾世宾终于搞清楚了文俊武和他的混血儿子之间的事情,也知道了混血小子的发展情况。

    文俊武经过差不多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儿子卫登的信任和尊敬。

    玛雅后来确实没有再回德国,而是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为了孩子的发展,文俊武也将自己的公司总部从重庆迁到了上海。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看得出上海足球正在努力的向广州足球发起挑战,在上海之前何曾出现过一个城市三支中超球队的历史?

    文俊武将这个孩子送到了上海金城俱乐部的足球学校去踢足球,还把名字改成了文卫明。文是姓氏,文明的意思是中华文明与德意志文明和土耳其文明的交融,卫是卫登的意思。文卫明在德国也参加过学校中的足球训练,在德国这个老牌足球强国无孔不入的青训体系之下,很多小孩子都练过足球,至于是不是走上职业足球之路那就是后来选择的问题。

    当上海金城俱乐部和德国拜仁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的时候,文卫明又获得了去拜仁学习和训练的机会,这不仅仅因为他小小年纪就有不错的底子,而且关键原因是他在德国生活了10年,德语甚至比俱乐部的翻译说的还好。一个足球巨星的苗子终于到了最好的足球土壤中成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