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羡慕

加入书签


    李双柱两口子年前给老两口买的这台黑白电视机,是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给村里人带来了无数欢乐。

    据李浩说,电视机刚买来的那天,农闲时没有什么事情的村里人都纷纷跑来围观。他们有点听说过电视机没见过,有的消息闭塞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听到李家大儿子李双柱给李家老两口买了电视机,跑过来围观的村里人沸腾了。特别是当李双柱摆弄好电视机的天线,收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信号,随着电视节目的开通,李家就成了村里人来串门的首选目的地。

    这不,刚大年初二,有的人连亲戚都没去走,一大早就跑到李家来守候电视节目了。李良的爷爷很高兴,他是退休的民办教师,退休后在家里干干农活,一到冬天闲下来就闷得慌。现在家里有了电视,很多年纪相仿的老头都爱来李家串门,于是大家一边看着电视节目,一边下象棋,热热闹闹的。

    村里和李双柱交好的中年人们,纷纷向李双柱打听这台电视机的价格,当听到就这么一台电视机就需要300多块钱,相当于他们几年的收入时,纷纷呆住了。

    “大柱,还是你行呀,当年我要是像你一样认真读书,初中毕业考上纺织厂的招工就好了!”一个年纪与李双柱相仿的中年男人嘴里叼着李双柱散的烟,羡慕的说道。

    他当年和李双柱都是早住乡中的同学,毕业后,刚好赶上县纺织厂成立面向全县初高中毕业生招工。他自然也参加了这次招工考试,只是他上学的时候过于吊儿郎当,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没有考上。而李双柱和王秀兰两口子双双进了县纺织厂,后来还经人介绍认识谈恋爱结婚,生下一对儿女。

    这些年李双柱两口子对两边父母的补贴,他们这些村里人也看在眼里,村里的老人大多暗自羡慕李家老爷子生了一个好儿子。特别是当前年李家老三考上了羊城的逸仙大学,李家更是成了村里人的羡慕对象。

    李双柱是自家事自己知,虽说自己夫妻在纺织厂上班,但一个月收入也就几十块钱,两边的父母需要养老,每月都得补贴一点,再加上自己还有一个小家,其实日子过的还是紧巴巴的。要不是儿子从去年这大半年来的神奇表现,他说什么也买不起彩电,更别说给父母送一台黑白电视机了。

    他呵呵笑道:“所以说学生伢子就是要认真读书,读书才有出路。我要不是当年侥幸进了纺织学院,现在日子过的也是苦兮兮的。”

    围着他聊天的众人纷纷点头,如果家里的孩子能读书,不管是考上中专还是大学,都能让家里彻底翻身。只是读书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说他们自己不懂怎么教育孩子读书,就是乡镇中学校的教学质量,H县城,与其他大小城市比起来,也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大多数家长无奈的地方,寒门出贵子说的是没错,但这几率太小了。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了,不适宜过年这么喜庆的时候来讨论,于是人们纷纷换了别的话题,有人还提议A包、金花来打发时间。

    李良靠在自己的小叔李双墸身边坐着,两手伸到中间的火盆上面烤着火。爷爷奶奶不停的招呼着自己的大孙女大孙子吃糖、瓜子花生等零食。

    李良拿了几颗花生在手里,这是爷爷自己种的花生,奶奶钱三妹亲手炒的。花生选的是粒大饱满,炒的火候正好到位,吃起来脆香脆香的。

    “良子,我回家这几天去后山看了二哥种的油茶树,二哥打理的还可以,我估计管理好的话,三四年应该就可以挂果。”小叔李双墸说道,“不过呀,二哥他手里已经没钱了,等开春后,新苗木都没有着落了。”

    这个事情李良心里是有底的,暑假里自己给二叔李双炷出了这个主意以后,父母就借给了二叔家几百块钱付后山租金和买苗木。只是这大半年下来,钱早就花的差不多了。幸好李良的爷爷有一点退休工资,再加上下半年分田到户以后,粮食的收成比以往多了许多,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但开春后要再扩大油茶的种植规模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