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杨广被困雁门城-第2/3页

加入书签
        行宫内鸦雀无声,杨广的声音在大殿回响,一个个大臣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怂成一团。此时,一位将军从行宫外走了进来,其身形高大威猛,虽然双鬓斑白,胡须渐入冰霜,不过依旧行如风,站如松,俨然久经沙场,面色不改却从容淡定。穿过心惊胆战的群臣行列,这位老将军径直到了首排,战袍一挥,卷起一阵风,他单膝跪地,拜道:“启禀陛下,老臣接到斥候来报,雁门郡所辖四十一城,唯独咱雁门城与齐王坚守的宛城幸免于难,于此固守并非长久之计,老臣愿带三千精锐,保护陛下杀出重围,为今之计,陛下安危要紧啊。”

        这位老将军便是宇文述,经历北周和大隋两朝,身经百战,曾跟随文帝南征北讨,为大隋立下了不朽功勋。宇文述请求率军突围,并且是带着皇帝突围,此话一出,群臣慌乱,不少大臣纷纷反对“万万不可,陛下乃万金之躯,不能冒险”。其实,大臣们担心的不是皇帝的安危,而是担心皇帝一旦突围成功,突厥人就会当自己成靶子,成为突厥人宣泄的对象。

        台下一片嘈杂,吵得杨广心里烦躁,更是心烦意乱,“朕不想再听尔等争吵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杨广大声喝道。

        内史侍郎萧瑀出列,拜了拜,缓缓答道:“陛下,臣有一计,定能使得突厥人自然退去。”

        杨广不想听到萧瑀卖关子,“萧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萧瑀站立了身子,答道:“臣苦思三日,已冥得良策,这就呈于陛下:首先,陛下要亲临城中,体恤百姓,爱抚官兵,让军民如鱼水,我们才能建成血肉长城,即便突厥人再如何善战,也不能近雁门城一步;其次,陛下亲笔书写勤王令,诏天下之师赴雁门勤王,凡有功者,赏财物官爵,必定人人奋勇;最后,陛下应安抚突厥始毕可汗,同意议和,先答应其要求,待回京之后再召集天下兵马与之决战不迟。”

        杨广听后大喜,于是起身道:“好,萧爱卿果然智谋,这议和有伤君王颜面,此条罢了,朕这就拟旨,诏天下之师,我大隋千万将士,还怕这区区突厥人吗?不过,朕有一个疑虑,即便是下了诏书,信鸽出不去,勤王之事怕是要中断了!”

        萧瑀拜道:“陛下无忧,臣已命人挖通暗河,届时只需将诏令沉入匣子,裹上油纸,随河流而出,突厥人定然不能发现。”

        听完萧瑀的计划,杨广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群臣也都安下了心,好歹现在是有了一线希望。

        大雨如注,守城的将士已经连日鏖战,早已经是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待突厥人攻势稍停,士兵们随墙而眠。城内百姓拆房摘瓦以作为擂石滚木,搬运上城,杨广带领百官巡视城内,鼓舞士气。一时间,雁门城内士气大振,满城文武拧成一股绳,誓死守卫雁门城。虽说谁也不知道这场战斗的胜负如何,但是坚守一天,就能多一天的希望。

        通过萧瑀的计策,杨广下达的诏令顺着暗河下流,各地渔民捕鱼之时,将匣子打捞起来,送往各地官府。皇帝被困雁门城的消息就此纷纷传开,大隋各地乱成一锅粥,各地将领都选择了作壁上观。本就贼匪四起,都在想着能占据一方土地,谁愿意千里迢迢赶赴雁门城呢?况且,突厥铁骑闻名已久,大隋各地将士无不闻风丧胆,只有河东太守屈突通收到诏令之后,命令帐下大将云定兴立即启程。

        云定兴接到屈突通将令,心中也出现了一丝犹豫,这是一场几乎没有胜利的战争,况且云定兴手下并无能征善战的将领。不过上头命令下来,也只好前往马邑城招募新军,做做样子罢了。此时,三原县令李靖得知皇帝被困于雁门城之后,当即寻来一张雁门城的舆图。经过仔细琢磨,李靖决定孤身北上,他有自己的方法,去拯救这个大隋帝国的君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