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清田庄-第4/5页

加入书签
    “今日高兴,去叫江彬、许泰都过来,就说定国公、武定侯来了,让他们一起过来陪酒,对了,你一会儿也过来!”

    “是!”

    ……

    嘉靖元年。

    张璁负责清田庄事宜,共查处京畿勋戚庄田528处,占地五万七千四百余顷,并把其中查实的二万六千顷退还原来的田主。

    并撤回管庄军校,严定禁革事例,不许侵占民田或接受投献民田,违者重罚。

    当中也有一些世家有些不满,但因为张氏兄弟主动献田在前,后有武定侯和定国公主动上交闲田,极力支持清田庄,其他所谓的世家也就有些耍耍嘴皮子抱怨两句,灰熘熘地配合丈量土地。

    京畿田庄共查处五万多顷,返回原先田主两万多,还有两万多田地直接归皇家。

    有了这些土地,宫内那些送出去的内管也有了安插之地。

    秦绍让人将那些内管编册在桉,分到庄园那边管理种地田地。

    宫内一些年老的宫女也放出去不少,有家可回的直接回家,无家者也分到京畿庄园那边。

    朝廷在庄园那边搭建安置房,安置人住。

    秦绍到了北方这里才发现这里的土壤确实跟南方不一样,比较贫瘠,产量不高,水渠少,基本是靠天收。

    也难怪京城的粮食都要考靠江南那边供给。

    包括先前去大同那边,土地更是贫瘠,士兵吃的都是粗粮,就是粗粮也不够吃,说到底是朝廷供应粮食不足,地方产量还太低。

    秦绍想想后世,一些北方山区还是靠天收,只能种些红薯、土豆提高产量,西北也就有了着名的山药蛋蛋主食。

    只是如今交通不便,如果不是他种过粮食,还真不知道红薯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种植,在北方竟然还没见过。

    除了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秦绍还发现,北方的地主对于粮食的产量并不关心,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产量太低,如果引进南方的稻子会提高产量,但是成本也会提高,地主们并不缺粮食吃,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粮食稀缺,他们也可以通过交易提高粮食价格,赚取差价,自然会引起粮食品种并不积极。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粮食赋税相比较南方低很多,很多拥有大量地的地主担心粮食产量一旦提高,朝廷就会提高赋税,他们就会损失不少。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宁愿粮食产量低,也不会积极地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也有种地农户根深蒂固的思想原因,这个年代种地的民众大部分没有什么文化,辛苦恣睢麻木地活着,根本不会考虑那么多,如果没有先驱带领者,他们也接触不到。

    且因为大明的户籍制.度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别的地方参观了解别处的粮食种植,普通人如果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需要很多手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只会在自己家几公里的地方打转一辈子。

    要改变这些的思想和想法,只能慢慢地渗透和朝廷颁布强制措施。

    后者,秦绍觉得到一定时机慢慢来,前者可以先从京城农庄开始。

    秦绍先让人从湖广那里运送来红薯培育红薯苗,一些接近水的地方,也做好培育稻子苗的准备。

    不过朝廷有很多事要忙, 这些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下,朱右杬就很感兴趣地接过了京城农庄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