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日常4-第2/4页

加入书签
        这些话成济善听在耳中,愤愤地说:“真是人心不足啊,不舍粮是本分,舍粮乃是善心,有些人竟然不知恩,从今开始,一切按照父亲在世时规定的那样办,平日里来求助的乡亲,除了因病求助外,其他一律回绝。”老管家劝阻他也不听。

        自从回到这些老规矩后,背后议论的人就更多了。那些懂感恩的人说:“灾年时连官府都不顾我们死活,要是没有成家,这个庄子有一半的人早就饿死了,就算成家以后不在舍粮,我们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成家的不是。”可有些贪心不足,自私自利的人却说:“他家粮食有的是,十辈子都吃不完,随便剩点儿就够我们吃的了。”更有一些忘义之辈愤恨地说:“都是人,凭啥他家就有吃不完的粮,而我们却忍饥挨饿,老天爷不公平,没粮吃了就去他家要,逼急了就去抢。”

        慢慢地,庄子里一部分人对成家生了恨意。有些成天在背后说成家坏话,有些懒鬼自家田地不好好耕种,没粮了就坐在成家门口索要,还有极少人竟勾结山中的流匪到成家来打劫,亏得老管家早有安排,雇了大量护院,又提前准备了粮米送给流匪,才平息了事件。

        又过了三年,庄子里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对成家有了恨意,私底下搞些小动作,要么毁成家名声,要么破坏成家良田、牲畜等,连成家的祖坟都有人破坏。到后来这些人竟合起伙来到成家门前要粮,态度嚣张至极。

        一日晚间,老管家来找济善兄弟,对他们说:“这个庄子的人已经变了,有些人还包藏祸心,再这样下去,早晚一天他们会毁了成家。趁着老奴还能走动,我们搬离此地吧,成家的家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衣服无忧。”成济善说:“我也想过此事,可我们能搬去哪里啊!”

        这时老管家拿出几张地契交给济善,说道:“二位少爷心太善良,老爷担心他走后成家有变,便提前做了准备,离此二百里有个兴隆镇,挨着六安府城,老爷在那里置办了宅院,这几张就是房契和地契,连成家的祖坟都看好了。”

        兄弟二人看着房地契,跪倒在地,对着祖宗牌位说道:“父亲啊,儿子不孝啊,让您老人家仙去了还要挂念。”说完低头痛哭。“少爷,快起来,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我们要谋划一下。”老管家拉起兄弟俩。济善擦着眼泪说:“全凭老管家安排。”

        老管家说:“邻庄的宋举人早就看中了咱家的良田,老爷在世时宋举人就说过买田的事情,老奴去谈准成,如果喜欢大宅,就一起卖给他。家中不贴心的下人全部给足银两辞退,祖坟的事情我会交代给可靠之人把尸骨提前取走,事情不能外泄,也只能委屈成家先人了。所有事情准备好后,抽个机会全家离开。”兄弟二人同意,接下来便各自安排。

        老管家做事干练,五天内田产、家宅、祖坟之事就办妥了,卖得的银两及家中所有金银细软装箱封存,钥匙账簿交给成济善。两日后,恰好五十里外的法源寺举行法会,头天白天,老管家放出风声,说明日成家人要去法源寺参加法会,祭奠成寿山去世七周年。当天晚上,十几箱细软提前放马车上,以红布遮盖。成家家眷三十几人,加上留下的丫鬟仆人家丁,共四十几人收拾停当。

        次日一早,成家一行乘坐二十几辆马车出发了,家中只留一个仆人看守,以打消庄里人的猜疑。当日傍晚,成家仆人到邻庄把成家大宅的钥匙交给宋举人,然后上马而去。

        次日一早,庄里人见成家大门紧锁,不见人回来,正在相互猜测间,宋举人已经带着下人来了,摘下成府的大匾换成了宋府,到这时有些人才反应过来。宋举人搬来后,没有当年成家的善心,大灾之年也只是在门外支几口大锅施粥而已。宋家养了几十号护院,谁敢来门前要粮,一律赶走,不听话者直接抓起来送去衙门,这时候庄里恨成家的人心中才有了悔意,只是为时已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