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庄模式基本只管种植和养殖,偶尔有点零售业务,基本都远离城镇中心,销售渠道单一,很容易被收购商卡脖子.
产量高的时候价格被收购商压得死死的,算下来也挣不了多少利润.产量低的时候价格也高不了多少,价格会稍微好一点,但是总量下来肯定亏本.以前再好的农庄平时也只有餐饮一个盈利点,其他时候基本就没有什么收入,全是投入,这样下来投资回报周期很长,而且金额巨大,一年中由于疫病造成的风险系数就无形中被放大了很多倍.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阿威他们开始实行的是产品差异化策略.主要就是采用传统养殖加放养结合的模式,使自己的产品质量远高于市场.质量高了总量便少了,但是利润却不低,平时零售业务占了一小半,所以资金压力没那么大.
但是阿威询问了小叔和父亲前几年农庄的收支情况,发现农庄也同样存在资金和销售的巨大压力.打个比方,按养猪来算的话,因为是生态养殖,喂的都是蔬菜和粮食,那么从小猪到大猪需要养殖最少十个月,比用饲料养殖的猪要长一倍的时间.这个情况就导致了在每年的国庆前农庄在养猪这个项目上全部都是投入,按每头投入人工和粮食的成本在两千元上下,一百头的话就是二十万,到了能卖的时候,也不能批量卖出,那样会被收购商价格压得非常低,不但不赚反而亏本.他们一般都是过节的时候直接向老客户供应猪肉,走的是零售的路子,什么腊肉加工啊都没有去运作.百来头肉猪要一整个冬季才卖得完,时间拖得太长,又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生态农庄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是非常被动的.紧跟时代,做成家庭农场的模式才能不愧为一个现代农场的名称.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态农场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它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在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它有四种生态模式:
模式一: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种养结合是生态农业中一个比较独特的模式,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种养结合模式案例。鱼菜共生。比如说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鱼菜共生模式,池塘上面种菜、池塘下养鱼,无土栽培的各种蔬菜长势良好。养鱼的水过滤后,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经过管道供给蔬菜;种菜的水经过养分吸收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这样形成了一整套小生态系统。
稻鸭共生。某县有“稻鸭共生”示范田,一块田,既种植又养殖,达到双重收益。稻鸭共生”模式不仅降低了鸭子的养殖成本,同时可以明显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鸭子在觅食过程中,可以吃掉水稻叶片背部的害虫及虫卵,产出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其在水里的不断游动,在加快水稻对养分吸收的同时也改良了土壤的通透性,达到了互利共生、高产、高效、无污染的生态高效种植效果。
模式二:立体农业生态循环模式“鱼-桑-鸡”模式。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兔-沼-果”模式。某地便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利用自身的果树和养殖条件,把蜜桃种植、长毛兔养殖和沼气建设结合起来,利用树落叶加工成饲料喂养长毛兔,兔粪进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沼液用来为桃树施肥,构建形成“兔-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既提升了果、兔产业附加值,又为果树提供了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提高了果品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果-菌-肥”模式。该县将百万亩林果每年产生的十几万吨果树枝变废为宝,以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进行菌种培养后出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构建形成“果-菌-肥”循环农业模式,避免了化肥过量使用带来土壤酸化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