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凝聚人心

加入书签


  “明公,幸不辱命!”

  安置好部下后,尉迟恭带着柴绍、秦琼和程咬金三将以及麾下几名得力校尉来到城中拜见杨遇安。

  按照官职而论,杨遇安这个正二品的“江都留守”远远高于众人。

  他虽然不想搞得太生分,但也明白这个时代名分之事可轻可重,所以直到众人一一拜谒过后,这才上前抓着尉迟恭等人的手,道:“昔年东宫一别,不曾想一去经年,物是人非。”

  众人想起故人故事,一时嗟叹连连。

  这时杜如晦上前劝慰道:“昔人已逝,但明公尚在,我等东宫旧属当砥砺而行,完成元德太子未竟之志!”

  众人都是心思剔透之辈,闻弦知意,纷纷对杨遇安拱手道:“唯明公马首是瞻!”

  杨遇安含笑点头,知道身前这帮人就是自己今后实现目标的起家资本了。

  这是杨昭的遗泽。

  但与此同时他也明白,若想完全得到这些人倾心相助,只靠一个死人的恩情是不够的。

  还必须证明自己能满足这些人的心愿。

  于是他对众人正色道:“杨某此番身负皇命而来,一为保境安民,二为匡扶社稷。但这些都只是场面话。”

  “在我心中,此番南下最想做的事其实只有一样。”

  “带诸君回家!”

  诸将特别是随行的几名校尉闻得此言,神色皆是一振,望向杨遇安道目光渐渐热切。

  骁果军缺衣少食吗?

  作为皇帝近卫,驻守重镇江都,其实不怎么缺。

  那缺少战功和上升通道吗?

  对有些人来说很缺,有些则无所谓。

  但不管是哪一边的人,伴驾江都两载后,所有人心头中最大的愿望,其实就两个字。

  回家。

  江南虽好,天子近卫虽然荣耀,但都不及家中妻小田宅来得紧要。

  尉迟恭等人虽非关陇子弟,但也深知这个最核心的诉求不解决,迟早有一天江都兵变的事会在丹阳重演一次。

  连堂堂皇帝天子都弹压不住的人心大势,一个刚刚上任的江都留守又如何能抵挡?

  所以闻得杨遇安此言,众人都放下了心头大石。

  至少这位主公比东边那个皇帝要理智务实得多。

  “不过我还得说一句掏心窝的话。”杨遇安话锋一转,“眼下中原群雄混战,路途多有阻碍,我等这几千号人就这么上路的话,十之七八是走不到关中的。”

  “所以我意是先在江南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待时机合适再行上路。”

  见众人闻言微微点头,似乎对于这个安排早有心理准备,杨遇安这才继续道:“诸位放心,杨某临行前已经得到唐王许诺,只要诸君在杨某府中效力,必保诸位家中亲族无恙!”

  如果说有什么是仅次于回家的心愿,那自然是确保关中亲眷的安全了。

  李唐入关说是匡扶隋室,但谁都知他根本就是奔着皇位去的。

  一旦乾坤颠倒,谁知李渊还认不认他们这些杨广册封的将士?会不会剥夺他们家中产业,将家人充作官奴?

  如今听到杨遇安信誓旦旦的保证,众人想到他好歹有个“江都留守”的职务,说话有份量,心中顿时放心了许多。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杨遇安其实根本没有得到李渊这样的承诺。

  但他相信以李渊的政治智慧,绝对不会蠢到杀死这些人的亲眷。

  因为一旦他动手了,便等于将骁果彻底推向杨遇安这边。

  ……

  半个月后,丹阳太守告老,杨遇安直接将太守府改为临时留守府,正式接管丹阳全境。

  这些年琼花盟早就对本地郡县渗透得差不多了,如今有了大义名分,接管起来顺理成章,一切迅速走上正轨。

  人员任命方面,杜如晦为长史,魏征为录事,这两位是早就定下的。

  除此之外,杨远安还任命张仲坚为留守府司马,让他继续协助自己料理兵事。

  琼花盟的各级头目也择优得到任用,或是进入留守府效力,或是在郡县上出任,算是褒奖众人这些年的辛劳付出。

  至于丹阳郡外,虽然这些年也被琼花盟渗透不少,并且理论上也都归杨遇安这个“江都留守”指挥,但在成功占据江都前,他还不想四面树敌,所以暂时不做改动,依旧只以琼花盟的名义来接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