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四合一,求订阅!

加入书签


  “听说齐地富庶,民风包容,我大概会从海上泛舟入齐,而后在那里一边做些营生,一边著书立说吧。”

  为了避免被越王勾践追踪到,此事范蠡并没有对外人提起。

  甚至连至交好友文种也不知情。

  相处近二十年,他早已看出那位雄主可以共患难,  却不可以共富贵。

  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他毅然选择激流勇退。

  不过眼前的无咎本就是世外隐士,倒也不必隐瞒。

  说起来,无咎当年私自带走美人郑明,还给他带来少许麻烦。

  但当他后来听说对方的经历后,不但没有怨恨,  反而格外欣赏对方这种超然于世的态度。

  这正是他今日特意来湖上相见的原因。

  他想看清楚这个人的本性,  再决定是不是值得深交下去。

  于是下一刻,  他放下茶杯,语气郑重道:“我在齐国也有些许薄名,若无咎君有意出仕,我可向齐侯举荐你。”

  “范先生举荐在下做什么?出将入相?”杨遇安摇头失笑,“我很清楚自己多少斤多少两,没这个本事。”

  “那去当一个都大夫如何?”范蠡继续提议道,“若能保境安民,或许也能青史留名。”

  “先生太过抬举了!”杨遇安还是摇头。

  “那当一县之令呢?”

  “先生便是举荐一个乡三老,无咎也不敢受。”杨遇安干脆地回绝。

  “为何?”

  范蠡对此并不意外,只是有些好奇。

  “因为无义。”

  “无义?”

  “敢问先生,吴楚争霸,越王吞吴,乃至于诸侯逐鹿中原数百年,哪一位是讲道义的?”

  范蠡目光微凝,  沉声道:“夫差围勾践于会稽山下,  是为了报杀父之仇。”

  “勾践北上吞吴,  是为了报三年为质之耻。”

  “中原诸侯连年征伐不休,  但大多数情况下,  都师出有名。如何就无义了?”

  杨遇安轻笑道:“诸侯国君嘴里的道义,就真的是天下人的道义了?”

  “那依无咎君的意思,谁说的道义,才算是真的道义?”

  “当然是我说了算!”杨遇安指着自己,理所当然道。

  范蠡见他不似开玩笑,静待解释。

  便见杨遇安放下茶杯,正襟危坐道:“我是谁?乡野一匹夫而已。”

  “正如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凡人一样。”

  “诸侯国君为了一己小义,连年征伐不休,使天下人流离失所,田地荒废,老无所依,幼无所养。”

  “这不就是为了小义而丢失大义吗?”

  “既失义于天下人,又如何称得上合乎道义?”

  说到这里,杨遇安摊手道:“诸侯无义战,我何苦还要为虎作伥?”

  “君子此言大善!”

  郑旦姐妹当先拊掌叫好。

  就连对面座的西施也听得妙目流波。

  她这辈子的人生底色几乎就是吴越争霸的过程,对此感悟最深。

  至于首当其冲的范蠡,经历最初的错愕后,脸上流露出欣慰之色,  也跟着拊掌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既然无咎君不愿出仕诸侯,  何妨随我去齐地隐居,  一同潜心治学?”

  一同治学只是自谦的说法,无咎只是一个武夫,哪里有什么学问?

  其实就是收徒弟的意思了。

  对于范蠡这种学富五车,早已名满天下的智者来说,如果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执念,大概就是著书立说,为自己找个衣钵传人了。

  这没什么可犹豫的,能够拜范蠡为师,杨遇安肯定一百个愿意啊!

  其实他自问做不到真正淡泊名利。

  主要是在这幽魂记忆世界里,哪怕给他去当周天子也没有意义。

  就好比他明明有两个倾国倾城的姐妹花老婆,结果回头一想,记忆里全是白光,白光,圣洁无暇的白光……

  可范蠡的学问不一样。

  这是真的能带走的“珍宝”。

  “夫子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

  数月后,杨遇安随范蠡在齐国安顿下来。

  后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隐去本名,自称“鸱夷子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