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仁者无敌(中)

加入书签


  “窦司马说,这些异族伤兵身体虚弱,士气低落,上到战场也杀不了敌人,反倒添乱。还不如留在营中帮忙治疫。”

  亲卫照实答道。

  “放屁!”拓跋焘破口大骂,“他纥豆陵就是一个医者,懂个屁的打仗!”

  “那属下要不要派人将他扣下?”亲卫问道。

  拓跋焘负手来回踱步,最终无奈叹道:“罢了,先前那几个染疫的军主都承了他的情,真要扣了人,那些个老东西怕不是都要跳出来大吵大闹。”

  “让中军的伤员顶上!他们是朕培养出来的精锐,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不会后退!”

  ……

  数日后,亲卫来报,窦四连中军的伤员都不许上战场了。

  “他怎敢?!”

  拓跋焘这下真的怒了。

  中军乃是他的嫡系部队,龙身逆鳞,从不许外人染指。

  亲卫低头不语。

  拓跋焘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他一个医者不识大体也就罢了,中军的将官们怎跟他一起胡闹?”

  “中军倒没有拒绝攻城,只是将官们都说若有窦四郎同行,麾下士兵人人斗志昂扬。否则便会士气低落。”

  “而窦司马则直言若中军再将伤员派上战场,他今后便不会救治中军的士兵。故而将官们都有些疑虑。”

  闻得此言,拓跋焘沉默了。

  他大致猜到中军将士的心思。

  他们固然不敢违逆天子的命令,可窦四那边,他们同样也不想轻易冒犯。

  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一个只要不立即断气就能救活你的医者,谁敢得罪?

  特别是这大半个月来,对方亲冒矢石,在万军丛中救死扶伤。

  虽则不曾杀死一个敌人,但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英勇的壮举?

  军中最敬佩勇者。

  一个既英勇,又屡屡救命的勇者,更是能迅速拉拢一大批拥戴者。

  窦四虽只是一个普通军医,可眼下,对方已经有跟北魏天子讨价还价的底气了。

  “传召窦四。”

  拓跋焘坐回帅位,脸色阴沉。

  ……

  “窦四,你到底想要什么?”

  “少死些人。”

  拓跋焘开门见山,杨遇安也毫不含糊。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不打仗就行了。”

  “荒谬!”拓跋焘霍然而起,“朕若不打仗,哪来如今大魏的万里江山?”

  “可汗武功赫赫,天下莫能匹敌。然则可汗御极将近三十载,这些年征南战北,可曾有几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

  见拓跋焘明显一愣,杨遇安接着道:“可汗好儒学,曾以儒生执宰朝堂,岂不闻儒家先圣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朕明白你的意思。征伐无度,确实是亡国之举。”拓跋焘蹙眉道,“朕也不是没想过跟南人和平相处,与民休息。可刘义隆那匹夫屡屡进犯我魏境,朕难道还能听之任之不成?你别忘了‘好战必亡‘的下一句,就是‘忘战必危’!”

  “此战宋人北伐再先,可汗反击在后,所谓师出有名,谁都无法指责。”杨遇安没有立即反驳,“只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汗已经尽复失地,甚至饮马长江,难道不是算复仇成功了吗?”

  “反观宋人经历两次北伐失利,元气大伤,再无力北进,可汗不趁此时功成身退,与民休息,难不成还要继续打过长江不成?”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要真能过江,魏军主力就不会掉头围攻淮上的盱眙城了。

  饮马长江确实不假。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也算是饮恨长江吗?

  大魏铁骑在北方所向披靡,刘宋舟师在南方也纵横无匹。

  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实大家谁都奈何不了谁,只能继续保持对峙之态。

  杨遇安继续道:“可汗胸怀天下,气度非凡,下臣不敢妄自揣度。”

  “然则臣久在民间,这大半个月来,又在军中奔走,多少是知道一些底层的心声。”

  “自去年秋天大军南下以来,转战数千里,如今魏军早已人困马乏,思归心切。”

  “军士厌战,而可汗却非要强战,这样的仗,还能打下去吗?”

  “还能打赢吗?”

  “即便最后打赢,国中士民因此疲敝,难道就不会有怨言?”

  杨遇安连环三问,拓跋焘全都没能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