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坐公交去了自家那栋小楼。下了公交远远看去,灰色的建筑在泥泞的马路边是如此的苍白,衰老。像个默默守候时间的老人,但到底在守着谁呢。
一楼的火锅店生意冷冷清清,两个女服务员正站在门口聊天。这火锅店老板是他父亲的老友,和他们家自小相熟,一楼租给对方开店至少已有五六年了。他过了马路,从店门口旁边的木质楼梯上了二楼。二楼上是紧挨着三间不大的房间和一个十几平的天台。紧挨着楼梯的房间是父母的卧室,此时锁着。旁边是间杂货间,后来改造成了厨房。厨房的旁边是卫生间。过了卫生间就是天台,上面晒着老人的衣服,摆着一张餐桌和几把椅子,还有一些杂物。沿着天台的三面有一圈一米高的铁栏杆,栏杆已经变得斑驳生锈。天台角落还摆着一些花花草草,那些花草照料的还可以,即使已经入秋但还是很精神。天台上落了很多枯叶,宇文宝生找到扫帚和铲斗,打扫起来。
终于有个六十岁开外头发斑白的老头哼着小曲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提着钓竿上来了。
老头看到二儿子在搞卫生,呵呵一笑。
卧室打开,扑面一股霉味。
进到屋内打开衣柜,霉味更重了。宇文宝生把好几层被子抱出来,上面都有绿色的霉斑了。
老汉又是一笑。“这事以前都是你妈操心,我没管过。她走了更没人管了。我说这两天有怪味呢,还以为是养的鱼死了。”
此时已将近傍晚,宇文宝生也无法将被子搬出来晾晒,只得拿到隔壁的厨房先晾着。然后把卧室的窗户都打开来除味。
走进厨房,碗筷已经落了一层灰尘,橱柜里仅剩半颗干掉的洋葱和一小捏挂面,那挂面连小孩都喂不饱。
“爸,你这两天都吃的什么?”
老头摸摸脑袋。
“你妈走了,我也没啥心情做饭。饿了就下去找个地方吃碗面,吃一顿顶两顿。“
这话说的儿子心里一阵酸涩,父亲年轻时可是远近驰名的川菜大厨。即使年岁大后身体不如从前,但每逢节日或者家有喜事都是亲自掌勺,搞一桌丰盛的菜肴也就半天功夫。平常给儿孙做三四个家常菜也是手到擒来。
父子俩下了楼在附近找了一家饭馆,点了三个菜叫了一瓶二锅头,吃喝起来。
宇文宝生的父亲叫宇文卫国,年轻时曾自己改姓为洪,洪音通红,寓意为一颗红心保卫祖国。原本是北京一所大学机械专业的大四学生,下乡改造的时候在村里遇到了一个老汉。老汉没有儿子只有个十八岁的闺女,是个绝户,在村里备受冷眼。洪卫国被安排住在他们家。小伙子手脚勤快嘴巴也甜,除了干农活挣工分,老人家的家务也全承包了。不到两年被老人视如己出,便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交给了他。老人年轻时曾在恭王府的厨房打杂,跟着一个四川大师傅学会了三十八样特色川菜,麻辣鲜香无所不精。后来青出于蓝,还自创了几样融入南方湘菜徽菜特色的菜品,老人姓杨,便起名杨氏十三样。
洪卫国开始还不太情愿。自己原来是个拿笔杆子的,现在变成扛锄头的已经很是落魄,再掂起饭勺岂不把文人的风骨彻底刮干抛净。但自从老人给村长家做完饭,带回来几个麻辣鸭掌给他开小灶之后,他的胃和心眼全都打开了。那几年除了学习革命思想和干农活,就是跟着老人学做饭。老人的手艺在十里八乡是叫得响的一绝,所以每逢有领导下来视察,都是由他掌勺接待。做完饭都能带点那个时代少见的食材回来,不过都是生食。老人就手把手偷偷地教,三年后洪卫国靠给乡长儿子结婚做的二十桌菜肴出师了,也顺便娶了老人的闺女,也就是宇文宝生的母亲。那杨氏十三样自然也收入囊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一楼的火锅店生意冷冷清清,两个女服务员正站在门口聊天。这火锅店老板是他父亲的老友,和他们家自小相熟,一楼租给对方开店至少已有五六年了。他过了马路,从店门口旁边的木质楼梯上了二楼。二楼上是紧挨着三间不大的房间和一个十几平的天台。紧挨着楼梯的房间是父母的卧室,此时锁着。旁边是间杂货间,后来改造成了厨房。厨房的旁边是卫生间。过了卫生间就是天台,上面晒着老人的衣服,摆着一张餐桌和几把椅子,还有一些杂物。沿着天台的三面有一圈一米高的铁栏杆,栏杆已经变得斑驳生锈。天台角落还摆着一些花花草草,那些花草照料的还可以,即使已经入秋但还是很精神。天台上落了很多枯叶,宇文宝生找到扫帚和铲斗,打扫起来。
终于有个六十岁开外头发斑白的老头哼着小曲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提着钓竿上来了。
老头看到二儿子在搞卫生,呵呵一笑。
卧室打开,扑面一股霉味。
进到屋内打开衣柜,霉味更重了。宇文宝生把好几层被子抱出来,上面都有绿色的霉斑了。
老汉又是一笑。“这事以前都是你妈操心,我没管过。她走了更没人管了。我说这两天有怪味呢,还以为是养的鱼死了。”
此时已将近傍晚,宇文宝生也无法将被子搬出来晾晒,只得拿到隔壁的厨房先晾着。然后把卧室的窗户都打开来除味。
走进厨房,碗筷已经落了一层灰尘,橱柜里仅剩半颗干掉的洋葱和一小捏挂面,那挂面连小孩都喂不饱。
“爸,你这两天都吃的什么?”
老头摸摸脑袋。
“你妈走了,我也没啥心情做饭。饿了就下去找个地方吃碗面,吃一顿顶两顿。“
这话说的儿子心里一阵酸涩,父亲年轻时可是远近驰名的川菜大厨。即使年岁大后身体不如从前,但每逢节日或者家有喜事都是亲自掌勺,搞一桌丰盛的菜肴也就半天功夫。平常给儿孙做三四个家常菜也是手到擒来。
父子俩下了楼在附近找了一家饭馆,点了三个菜叫了一瓶二锅头,吃喝起来。
宇文宝生的父亲叫宇文卫国,年轻时曾自己改姓为洪,洪音通红,寓意为一颗红心保卫祖国。原本是北京一所大学机械专业的大四学生,下乡改造的时候在村里遇到了一个老汉。老汉没有儿子只有个十八岁的闺女,是个绝户,在村里备受冷眼。洪卫国被安排住在他们家。小伙子手脚勤快嘴巴也甜,除了干农活挣工分,老人家的家务也全承包了。不到两年被老人视如己出,便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交给了他。老人年轻时曾在恭王府的厨房打杂,跟着一个四川大师傅学会了三十八样特色川菜,麻辣鲜香无所不精。后来青出于蓝,还自创了几样融入南方湘菜徽菜特色的菜品,老人姓杨,便起名杨氏十三样。
洪卫国开始还不太情愿。自己原来是个拿笔杆子的,现在变成扛锄头的已经很是落魄,再掂起饭勺岂不把文人的风骨彻底刮干抛净。但自从老人给村长家做完饭,带回来几个麻辣鸭掌给他开小灶之后,他的胃和心眼全都打开了。那几年除了学习革命思想和干农活,就是跟着老人学做饭。老人的手艺在十里八乡是叫得响的一绝,所以每逢有领导下来视察,都是由他掌勺接待。做完饭都能带点那个时代少见的食材回来,不过都是生食。老人就手把手偷偷地教,三年后洪卫国靠给乡长儿子结婚做的二十桌菜肴出师了,也顺便娶了老人的闺女,也就是宇文宝生的母亲。那杨氏十三样自然也收入囊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