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章 循循善诱诲学子

加入书签


    一个“德”字引发永嘉先生如此悠悠的阐述,从古至今,由远及近,从高而下,由深及浅,无不备述。

    马腾听了,不由深自钦服,暗道真是名不虚传。

    马廷鸾是雒阳太学的翘楚,又自家学渊源,听了永嘉先生一番长谈,对着马腾叹道:

    “义理阐幽,脉络清楚,包罗万有,实乃大家,常人难及也!”

    赵云在一旁听着,时而蹙眉,时而欣喜,时而恍然,表情丰富,难以言表。

    即如高何齐,听完后深深赞曰:“以往两次真是白来了,先生真大师也!”

    此时众弟子听得先生授课完毕,在座上一躬,齐声道:“多谢先生教诲,先生辛苦了!”

    话毕,纷纷起身,三三两两向石窟走去。

    永嘉先生还在座上整理书稿,马腾一行人走上前去,深施一礼,道:“晚学后辈马腾、马廷鸾、赵云、高何齐拜见先生!”

    永嘉先生微微一笑,道:“看见几位面生。不知几位从何而来?”

    马廷鸾道:“我等从觻得而来。

    这位是张掖新任郡守,靖远侯、威虏将军马腾马寿成大人;

    这位是张掖郡守府门亭长赵云赵子龙,这位是郡守府书佐高何齐。

    学生马廷鸾,现忝为张掖主簿。今日我等特来拜见先生。”

    永嘉先生忙起身施礼,道:“不知府尊大人驾到,君举失礼了。

    天色已晚,还请各位贵客到窟中一叙。只是条件简陋,怠慢各位了。”

    于是头前引路,来到三座石窟中中间一座。

    马腾来到里面,见这石窟洞口不大,里面却甚是宽敞。门口处两排简单的床铺,想是各位学子的卧塌;

    洞窟深处,有一个石桌石凳,桌子上摆满了书卷,桌子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床铺。这里应该是永嘉先生的书房兼卧室了。

    马腾环视四周,叹道:“此等规模洞窟,以先生等文弱书生之力,须得耗费多少人工时日方能凿成?”

    永嘉先生一笑,道:“好在此处石质松软,即便如此,我师徒几十人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后来人多了,又另外开凿了两个,耗费了两年的时间。

    其实读万卷书是做学问,行万里路也是做学问,而开凿这硕大的石窟又何尝不是做学问?”

    做苦力也是做学问?马腾听得新鲜,问道:“先生此论倒是新奇,学生愿闻其详。”

    永嘉先生道:“有人以为读书做学问就是在书房之中,早晚吟诵圣人之书。

    非也,那是徒有其表,难得其趣,死读书者所为,百无一用。

    何出此言?

    书卷中所记录的,是圣人的言论,是圣人的体悟,是圣人的思想。

    你读了,了解了,知道了,只能说明是你掌握了这方面的思想,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但并不能说明是你有了什么学问,此时的你,仍然是一无所有,一无所知。

    做学问并不是靠吟诵,而是靠心。

    只有自己身体力行,从内心深处真正体悟了圣人的思想,从而把圣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见识,甚至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学问。

    一个人在没有真正踏进学术的殿堂时,心浮气躁,甚至于目中无人,天下唯其最大,还能做什么学问?

    别说创新发展圣人的思想了,连理解圣人的思想都会有很大的偏差,还谈做什么学问?

    因此,凡是来我这里求学者,第一年都无须碰书卷,只能开凿石窟,一为苦其心智,二为劳其筋骨。

    所谓苦其心智,就是通过这种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磨砺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在经年累月之中逐渐去掉心中的浮躁之气,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做学问。

    所谓劳其筋骨,就是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身体。

    在世人看来,读书人就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读书百无一用。那都是偏见。

    当年圣人在杏坛授徒时,非但教授经书,而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可谓全才;

    除此之外,还带他们游历各国,在亲身实践中长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有所适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