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942年-第2/4页

加入书签
        “你不就是没赶上去北平读大学嘛,何必说话那么刺耳?”杨奇是知道一些朱振山的事儿的,比如,小朱他是豫北某个村的村长家的小儿子。如果不是豫北闹饥荒,他现在应该在北平的洋人学堂里头读书,准备考大学。说不定,小朱刻苦点儿还能和金平成为校友呢。

        可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处?在1942年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恐怕得分人,分出身背景吧。杨奇也有这种名门少爷朋友,但是时局飘摇啊,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他晃了晃脑袋,不想谈过往,只觉得朱振山还是经历得太少。

        金平作为此地学历最高的,他啧啧嘴,自嘲地说:“读书百无一用啊。”说完,他哈哈笑了起来,目光看向朱振山,说着掏心窝子的话。“振山,读了书也不一定能成材,更不能救国。”他拿起手边的枪,指着它,笃定地讲:“在这个年头里,你得用这玩意儿才能成事儿。”

        王治平看金平总觉得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戾气。虽说对方是读了名牌大学的,可总是让人感觉有些不适。他放下汤勺,看着已经煮烂的白菜和泛起粥白的浓汤,劝说道:“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掏枪的好,太平日子要是能过,那就过下去吧。”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这番话有些丧气,他便就又改口与身旁的朱振山说:“等战争结束了,你还是去读大学吧。北大固然好,上海的交大和同济也不错。趁现在你有空,没事儿就想想自己以后要去哪儿读书吧。”

        说起读书,比朱振山大一岁的川渝兵刘青山跟着问:“王班长是交大的,还是同济的?去上大学难不难?我能不能以后也去读书啊?”他有些害羞,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讲:“我大字不识一个,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15岁当兵是因为能有饭吃,要是打完仗还能去读书识字,我觉得这样应该也挺好的。”

        后面几个问题倒还好,只是前面第一个问题把王治平弄得有些窘迫。他暗想自己真是话多。不过也就是这么瞎想一下,随后他照实地回答刘青山,道:“我没上过大学,倒是我的兄弟在同济德文学医。你要是真想读书,我觉得你可以闲暇时间去学学认字,然后一步步地来。”

        “你没上过大学?”金平一直以为王治平至少是个大学生,毕竟他英文讲得还不错。

        “还真没上过。”王治平轻轻一笑,他瞥见白菜汤熬得差不多了,就站起身来打算给大家伙儿分一下。他看向身旁的朱振山,伸出手示意对方把饭碗给他。他一边舀,一边继续回答金平的疑惑,“因为父亲在英国纱厂做会计,我呢就耳濡目染。外加上,我是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所以会点儿英文。”

        他把盛满汤的碗还给朱振山,随后就又把手伸向刘青山,继续边分汤,边和金平接着说:“不过,我的英文还是没你的好。就滇缅这儿,那些美国兵说的话里但凡夹两个生僻的单词,我还是要来问问你的。”

        “来来来,别谁的英文好,谁是名门,谁不识字儿的……都先吃饱肚子再说吧。”杨奇听着他们一个上海人,一个北平人,实在是觉得酸腐又造作。他拿着饭碗站起身,插队排在刘青山后面,直接把王治平手里的汤勺夺到自己手里,给自己来了一大碗熬白菜。“都自己打饭去,多吃点儿!”他抬起碗,沿着碗边吸溜一口后,对着其余的人说。

        一顿熬白菜能吃多久?也不过就是吸溜几口,两三分钟吧。可大家伙儿似乎都不舍得吃,他们一小口一小口地细细咀嚼,生怕吃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