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二十五年后的古董店-第4/6页

加入书签
        尤其是北京四九城潘家园这一亩三分地儿,有眼力的人多了去了,潘家园的古董店基本上都是有背景的,店里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两样镇店的“神器”,同行之间互相也都有个攀比的心思,一攀比就有争斗,如果没有规矩就会乱了套,所以在这种地方,必须要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

        潘家园的规矩都是从琉璃厂传过来的,琉璃厂从明清时期起就是著名的古董一条街,也是出名的赝品集中地,不得不说老祖宗就是有智慧,那些规矩到了现在依旧通行。

        古董这个行当,在清末民初时期最辉煌。那东陵大盗孙殿英驻军马兰裕挖了清东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盗墓潮,不少军阀和走投无路无家可归的人也干起了盗墓倒斗的勾当,当时琉璃厂一条街天天都有各地盗挖出来的明器和“龙脊背”明目张胆的出售,也是在那时许多国宝流落到了国外,那会儿做古董生意的人还保留着些老祖宗的规矩,虽说赚的钱财不干净,但是从不坏规矩,也许许多圈外人会戳着脊梁骨骂,说这些做古董的把咱们的宝贝卖到了国外,数典忘祖,其实对于生意人来说,在钱字面前没有不可以卖的,哪朝哪代哪国都是如此。

        就算如此,把老祖宗的宝贝都给卖到国外去了,良心都钻进钱眼了,琉璃厂做古董的人依旧守着许多在外人看来不可接受的稀奇古怪的规矩。

        到了建国后,琉璃厂销声匿迹了三十多年,其实暗地里也有些小偷小摸的古董交易,但是经过‘’和,古董交易基本上绝迹了,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搞对外开放老外能进来了,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琉璃厂再度火热起来,后来因为琉璃厂设施和房屋比较老旧,收废旧物品的潘家园儿成了主流阵地,并且接过了琉璃厂的衣钵,将做古董的规矩全都继承了下来。

        规矩就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让古董这个行业里的人互相都有饭吃,大家都饿不着。

        比如说摆在外面的古董,这里面就有一个门道。

        所谓人分三六九等,古董也分上中下品,一般的散客游客,来潘家园儿就是张张眼,见识见识,看看古董,这种人你拿上好的古董给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容易把你的古董给损坏咯。

        而有一些人是真的行家里手,浸淫古董多年的那种,真货假货上手瞧一瞧,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来历,这种人是冲着潘家园的名气来的,有一些是外地来北京淘宝的“淘客”,都是火眼金睛的行家,你拿一堆假货丢在外面,别人一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但是你全把好的物件摆出去也不成,你这么一摆,别家一看,豁,比谁的好东西多是么?

        这一来就成了大观园了,什么幺蛾子都能出来。

        所以我们都在固定的时间点,摆固定的东西。

        上午潘家园没人来,中午下午来的基本上都是游客,改革开放后北京来了不少老外,祖国人民也有钱了,来北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你来旅游,你就要带点特产什么的吧?北京最不缺什么?历史啊,历史造就了文物,文物哪里找啊?潘家园儿啊!

        于是造假的赝品多如牛毛,我虽然已经跟着九叔干了很多年了,也不敢说能完全分辨出真品和赝品的区别,但是拿赝品来忽悠老外我还是很乐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