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瑶池暮雨1-第4/4页

加入书签
        也许那张邙山布局图并没有错,只是我们找错了地方。金銮殿、梓宫、万宝殿、修德宫、武械库就在这几百亩水面地下。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从来不会选择水葬,只会依山为陵,流水环绕,按常理说,梓宫和万宝殿也不可能建在水下,海眼倒灌是刘王候设的一个防盗墓的局,即便海水不能及时排到地下,最多也只能在邙山局部形成一个堰塞湖,而不会让海水溢满山洞,把自己的老巢也淹了,何况镇水石犀还在,不会涌出大量的海水,这本身就是保护梓宫的措施。

        九爷说:“不会是为了防盗墓选择水葬吧,再说古代没有那么好的密封条件。”

        为了防盗墓,把陵墓建在水下倒是一个好办法,中国历史有多长,中国盗墓史就有多长,考古界那句老话说“十墓九空”,正是源于此,可见古代的盗墓之风是多么盛行。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古人为了死后能够不被打扰,永获安宁,想出了很多办法来防止盗墓,盗墓与反盗墓的战争持续了几千年没有断过。

        古人想出的方法有以山为陵、铁水浇筑、墓设机关等等手段,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找到陵墓,盗墓者总有办法将其打开。在古人的反盗墓手段中只有一种方法盗墓者破解不了,那就是设“虚冢。”

        虚冢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疑冢、虚墓、虚葬、潜葬等。说白了,就是下葬时制造许多假的墓穴、棺材,迷惑世人,从而将真正的埋葬之地隐藏,进而达到保护陵墓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道理简单,但是却相当实用。历史上几位名人通过设“虚冢”的手段,真正埋藏地至今都没有被发现。

        如果还有个一模一样的铜驼街、金銮殿还在邙山的其他地方,也可以说那就是虚冢,真的梓宫难道就在这水面以下吗?

        水葬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种防盗墓形式,这对陵墓、藏宝条件要求极高,一般是建好陵墓后,放开闸门,大水漫灌,形成一片湖泊,古代没有氧气设备,盗墓贼自然到不了上百米水下。

        九爷说:“刘王候确实是聪明人,一般人防盗墓不过是设机关、放毒,咒语蛊毒三类。这黑僧居然把墓建到了水下。”

        顾雄说:“这个方法一般人盗不了,潜水的深度越深,水给身体的压强就越大,只有经常训练,专业的人才可以潜水到30米左右。盗贼如果只穿普通游泳裤,最多也就潜深二十多米;更深的话人就受不了啦,得用潜水艇了。”

        九爷说:“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抢在孙平生他们前面,我觉得,他们很快就会赶来的,我们是考古,他们是来盗掘贩卖文物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