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坑底抬头仰视,穹顶一片漆黑,颇有“坐井观天”之感。我们走在天坑底部的途中,看到天坑内部所形成的特殊生态景观,这是一个略呈锥形的天坑底部,中间低,四周高,不光有岩石,还有潺潺流水,一股清流从坑底洞穴中流出,河水流向中间,四周坡地上逆生长草木,还有烂漫的野花。
在这漆黑不见五指的洞中天坑,没有阳光,自然谈不到光合作用,怎么还会有这么旺鲜的草木?老边回答我说:“二小,你还是太年轻了,我见得多了,自然就不奇怪了,就是这样,不要问为什么。”
顾雄打开定位仪,说:“这里离卧佛山不远,离孙平生他们大概有10公里。方向,正东向。”
黑子说:“在陆地上,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天坑,600米深,我的乖乖,完全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顾雄说:“我作为一个跟地质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按我的理解,整个卧佛山和卧佛湖都在一个大的天坑中,这个还算不上是最大的。”
正东向有个大的豁口,果不其然,出了豁口,仍是一个天坑,或者说是更大的溶洞,为节省电力,只有走在前面的顾雄开着盔灯,虽然光源很小,但是在漆黑的天坑中看清道路绰绰有余,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这时,忽然响起了一阵悠长又悠长的钟声,在这无比静寂的暗夜里,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九爷止住脚步,侧耳听了一下余音,说:“附近应该有个庙,这是庙里的钟声。”
我说:“不会是卧佛寺的钟声吧,顾工不是说此地离卧佛寺很近吗?”
顾雄又看了一眼定位仪,说:“这里离卧佛寺大约15公里,而且不在一个天坑中,即便是有钟声,山体阻隔,我们也听不到。”
老边说:“听声音,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我们再往前走走也许能看到。”
我们前面是一个低矮的山丘,绕过山丘,才发现山丘的半坡上,有一堆黑魆魆的东西,顾雄打开强光电筒,果然是一座庙宇式建筑。
九爷说:“既然到了这里,逢庙不拜,有失礼仪,我们先去看看再说。”
到了跟前才看清,庙并不大,庙前面的牌匾上写着“铜驼寺”三个鎏金大字,庙门两旁的对联竟然是唐代诗人张籍两句诗:“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黑子说:“佛家劝人一心向善,这个怪庙,怎么会出这样的对联,分明说这里是一片坟茔,哪有这样规劝别人的?”
孙雨莺说:“这才是佛心,人世间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来这里看看坟地就想开了,什么功名利禄,到头来还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还有什么事比生死还大呢。”
庙门虚掩,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院,三间正厅,中间端坐着不知道是哪路神仙的塑像,前面案几上摆放着香烛和供品,地下摆着禅垫,左右分别是两间厢房,院中有一棵千年古槐,粗的三个人搂抱不过来,古槐上刻着不少诗句,树皮裂碎,漫漶不清,只有两首还能认得出来,一首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还有一首是“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在这漆黑不见五指的洞中天坑,没有阳光,自然谈不到光合作用,怎么还会有这么旺鲜的草木?老边回答我说:“二小,你还是太年轻了,我见得多了,自然就不奇怪了,就是这样,不要问为什么。”
顾雄打开定位仪,说:“这里离卧佛山不远,离孙平生他们大概有10公里。方向,正东向。”
黑子说:“在陆地上,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天坑,600米深,我的乖乖,完全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顾雄说:“我作为一个跟地质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按我的理解,整个卧佛山和卧佛湖都在一个大的天坑中,这个还算不上是最大的。”
正东向有个大的豁口,果不其然,出了豁口,仍是一个天坑,或者说是更大的溶洞,为节省电力,只有走在前面的顾雄开着盔灯,虽然光源很小,但是在漆黑的天坑中看清道路绰绰有余,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这时,忽然响起了一阵悠长又悠长的钟声,在这无比静寂的暗夜里,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九爷止住脚步,侧耳听了一下余音,说:“附近应该有个庙,这是庙里的钟声。”
我说:“不会是卧佛寺的钟声吧,顾工不是说此地离卧佛寺很近吗?”
顾雄又看了一眼定位仪,说:“这里离卧佛寺大约15公里,而且不在一个天坑中,即便是有钟声,山体阻隔,我们也听不到。”
老边说:“听声音,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我们再往前走走也许能看到。”
我们前面是一个低矮的山丘,绕过山丘,才发现山丘的半坡上,有一堆黑魆魆的东西,顾雄打开强光电筒,果然是一座庙宇式建筑。
九爷说:“既然到了这里,逢庙不拜,有失礼仪,我们先去看看再说。”
到了跟前才看清,庙并不大,庙前面的牌匾上写着“铜驼寺”三个鎏金大字,庙门两旁的对联竟然是唐代诗人张籍两句诗:“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黑子说:“佛家劝人一心向善,这个怪庙,怎么会出这样的对联,分明说这里是一片坟茔,哪有这样规劝别人的?”
孙雨莺说:“这才是佛心,人世间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来这里看看坟地就想开了,什么功名利禄,到头来还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还有什么事比生死还大呢。”
庙门虚掩,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院,三间正厅,中间端坐着不知道是哪路神仙的塑像,前面案几上摆放着香烛和供品,地下摆着禅垫,左右分别是两间厢房,院中有一棵千年古槐,粗的三个人搂抱不过来,古槐上刻着不少诗句,树皮裂碎,漫漶不清,只有两首还能认得出来,一首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还有一首是“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