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卧佛高处,向前望去,前面是一处植被丰富的平原,在这一望如茵的地方,有几朵冶艳不知名的花在摇曳开放,周围却静的有点吓人,没有飞鸟,没有虫鸣,一片死寂的世界。
卧佛的背面是一面峭壁,目力所及,只看到灰黑色的峭壁,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向下伸展,经过几个之字形,山路也就变成了平原大路。
我们往山下走的时候,老边远远的看到悬崖峭壁上有一片不是很显眼的浅色建筑,只是大致可以看到犹如房子的样式。山壁上怎么会有房子?几千米的邙山地下,也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驿站?不过过客是何许人也,来自哪里,又通往何方?
这地形太崎岖,想过去却是十分费力,老边拿出军用望远镜,仔细看时,发现房屋有些特别,不过,看到房子上头竟然还画着许多血红色的条纹,看起来十分诡异,让人毛骨悚然,这是什么东西。“二小,不会是‘空中墓穴吧’”
老边一想到墓穴,就像打了鸡血,浑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倒是九爷看了看,淡定的说:“不是什么墓穴,是几间庙,还有几个僧侣。”
邙山千米深处的天坑中,万丈高崖平地起,巍峨的山体仿佛一座天山,而在这悬崖绝壁之上,还有一座古怪而神奇的寺庙。古寺,生在绝壁上,长在洞穴中,寺中是否是玄机重重,引出了无穷的好奇心。
“还有活人?”老边和我们一样被九爷的这句话着实吓了一跳。
在这邙山最低层、浅海的水体下面,有这样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中间还有座庙已是奇闻,庙里竟然还有人,在这上下都够不到的半空中,这些人是怎么生活的。
庙里是什么人?是蓝魈还是人魈?还是前世人?能够在这样决绝的环境里生活。一定不是一般的人。
九爷说:“怎么生活?他不可能是飞上去的,刚才在卧佛上的时候,我疏忽了,肯定是有一个洞通到这个庙。”
幸亏我们没走多远,很快就折返到卧佛上面,在卧佛脐眼地方,颜色有些发暗,我们走近一看,果然是一个有石级的洞。往下走不久,就有一条平直的山洞,这个与山体共存、高约3米、宽2米的长方形石洞。粗看石壁表面似平整光滑,打开盔灯,我们才发现,这石壁上竟然刻有精美的壁画,一路走来,竟然有100多尊精美的佛像。石刻中正在朝拜的信徒清晰可见,当中的普贤菩萨和礼佛图雕刻精美。孙雨莺从佛像的头饰和衣着来看,判定其为唐宋时期所遗留,距今已经1000多年历史。1000余年,这些壁画佛像如今依旧栩栩如生、线条清晰,色泽绚丽,保存完好,实属罕见。孙雨莺说,画家使用一些矿物质颜色,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石色。”这种颜色的特点是覆盖性极强,色彩感觉饱满而纯正。
这样精美的彩绘佛陀壁画,九爷这搞了大半辈子古玩的尚不多见,孙雨莺说:“过去北方的文化通过蜀道中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向我国的南方区域乃至到东南亚地区传播,所以巴中就会出现很多唐文化遗迹,像是壁画、佛龛、唐三彩等,但是邙山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彩绘,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不明白的太多,何止是壁画,我们出了洞口,见到了崖壁中间这房型怪异的神庙,更见到了穿着唐朝服装的两个小沙弥,正在埋锅做饭的两个小沙弥被我们的突然出现吓得不轻,以至于连连倒退,布袋中的米也撒了地下不少,九爷解释说我们只是路过,看到这里有僧庙,顺便过来拜谒而已,另一个小沙弥进入庙中,把一个老者领了出来,这个老者有70余岁,只见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瘦骨嶙峋,双手作揖,连说:“各位施主,不知有客人远来,老衲失礼了,请到上房一坐。”,老者的口音虽不是长青当地方言,却能听得懂,我问孙雨莺是哪里的口音,孙雨莺说:“哪里的都不是,一个在几千米下的深山里生活的人,你说他是哪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卧佛的背面是一面峭壁,目力所及,只看到灰黑色的峭壁,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向下伸展,经过几个之字形,山路也就变成了平原大路。
我们往山下走的时候,老边远远的看到悬崖峭壁上有一片不是很显眼的浅色建筑,只是大致可以看到犹如房子的样式。山壁上怎么会有房子?几千米的邙山地下,也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驿站?不过过客是何许人也,来自哪里,又通往何方?
这地形太崎岖,想过去却是十分费力,老边拿出军用望远镜,仔细看时,发现房屋有些特别,不过,看到房子上头竟然还画着许多血红色的条纹,看起来十分诡异,让人毛骨悚然,这是什么东西。“二小,不会是‘空中墓穴吧’”
老边一想到墓穴,就像打了鸡血,浑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倒是九爷看了看,淡定的说:“不是什么墓穴,是几间庙,还有几个僧侣。”
邙山千米深处的天坑中,万丈高崖平地起,巍峨的山体仿佛一座天山,而在这悬崖绝壁之上,还有一座古怪而神奇的寺庙。古寺,生在绝壁上,长在洞穴中,寺中是否是玄机重重,引出了无穷的好奇心。
“还有活人?”老边和我们一样被九爷的这句话着实吓了一跳。
在这邙山最低层、浅海的水体下面,有这样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中间还有座庙已是奇闻,庙里竟然还有人,在这上下都够不到的半空中,这些人是怎么生活的。
庙里是什么人?是蓝魈还是人魈?还是前世人?能够在这样决绝的环境里生活。一定不是一般的人。
九爷说:“怎么生活?他不可能是飞上去的,刚才在卧佛上的时候,我疏忽了,肯定是有一个洞通到这个庙。”
幸亏我们没走多远,很快就折返到卧佛上面,在卧佛脐眼地方,颜色有些发暗,我们走近一看,果然是一个有石级的洞。往下走不久,就有一条平直的山洞,这个与山体共存、高约3米、宽2米的长方形石洞。粗看石壁表面似平整光滑,打开盔灯,我们才发现,这石壁上竟然刻有精美的壁画,一路走来,竟然有100多尊精美的佛像。石刻中正在朝拜的信徒清晰可见,当中的普贤菩萨和礼佛图雕刻精美。孙雨莺从佛像的头饰和衣着来看,判定其为唐宋时期所遗留,距今已经1000多年历史。1000余年,这些壁画佛像如今依旧栩栩如生、线条清晰,色泽绚丽,保存完好,实属罕见。孙雨莺说,画家使用一些矿物质颜色,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石色。”这种颜色的特点是覆盖性极强,色彩感觉饱满而纯正。
这样精美的彩绘佛陀壁画,九爷这搞了大半辈子古玩的尚不多见,孙雨莺说:“过去北方的文化通过蜀道中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向我国的南方区域乃至到东南亚地区传播,所以巴中就会出现很多唐文化遗迹,像是壁画、佛龛、唐三彩等,但是邙山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彩绘,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不明白的太多,何止是壁画,我们出了洞口,见到了崖壁中间这房型怪异的神庙,更见到了穿着唐朝服装的两个小沙弥,正在埋锅做饭的两个小沙弥被我们的突然出现吓得不轻,以至于连连倒退,布袋中的米也撒了地下不少,九爷解释说我们只是路过,看到这里有僧庙,顺便过来拜谒而已,另一个小沙弥进入庙中,把一个老者领了出来,这个老者有70余岁,只见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瘦骨嶙峋,双手作揖,连说:“各位施主,不知有客人远来,老衲失礼了,请到上房一坐。”,老者的口音虽不是长青当地方言,却能听得懂,我问孙雨莺是哪里的口音,孙雨莺说:“哪里的都不是,一个在几千米下的深山里生活的人,你说他是哪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