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救灾(二)-第2/5页

加入书签
 还有,这个案子只要是查到了线索,你都要跟本官汇报,但必须对其他所有人保密,明白了吗?段智鸣提醒道。

 是,大人,下官遵命。

 林升回答完,就告退了。

 就在林升离开没多久,丁海回到了大厅里。

 看到丁海回来了,段智鸣没有提及刚才林升对自己说的有关堤坝贪污的事情,而是询问起丁海有没有落实自己说的那些救灾措施:丁大人,本官跟你说的那些事情,你都落实了吗?

 丁海回答道:正在落实当中,大人,只是

 只是什么?看到丁海吞吞吐吐的样子,段智鸣问道。

 大人刚才说的那些事情中的要捕快在城中加强巡逻,防止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这一件事情做起来有些困难。

 有什么困难?难道衙门里没有捕快,还是说衙门里的捕快都病了,没有办法工作。

 启禀大人,因为进城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以目前衙门里的捕快人数来说,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听到丁海说衙门的捕快人手不够,无法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段智鸣稍微仔细的想了一想,决定把禁军调来解决衙门捕快因人手不足,无法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的问题。

 本官知道了,派捕快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难民发生暴乱的事情,你尽力落实就是了,至于捕快人手不足的问题,本官来想办法,你就不要管了。段智鸣说道。

 是,大人。丁海回答道。

 还有,之前本官不是说让你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写一封奏折送到皇上那儿去吗?这个奏折你不用写了,还是由本官来写吧!正好本官有些机密的事情想要一起写在奏折上。

 是。

 其实段智鸣之所以不让丁海写奏折,而要自己写奏折,并不是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要告诉段元兴,而是因为之前他在进城的路上听难民说,以前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防范北金那边,对这里发生的事情完全不管。因此,段智鸣确定那个时候,这里的县令肯定是把这里的事情如实的写在了奏折上,送到京城那儿去的。如果让丁海写奏折的话,那奏折送到京城后,估计还和以前一样,是泥牛入海,什么消息都没有。但要是自己来写奏折的话,相信段元兴在看到奏折后,一定会非常重视,到时候就会迅速调派钱粮来这里帮助自己救灾。

 还有就是段智鸣怀疑丁海可能涉嫌堤坝贪污案。虽然堤坝贪污案涉及的是知府,没有任何一点指向丁海也涉嫌其中。但堤坝的修建款却是丁海筹集的,说不定丁海筹建修建堤坝的工程款,就是为了给知府制造捞钱的机会。如果让丁海给段元兴写奏折,他很有可能借此再来捞钱。虽然这只是段智鸣的怀疑,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段智鸣在这个时候不得不防。

 大概过了两三天左右,蔡勇带着两万禁军到达了东山县。段智鸣首先让蔡勇以自己的名义,下达了一道太子不见客的命令,以免丁海和林升来找自己,搞得自己特别麻烦。然后又让蔡勇调了五千禁军进入东山县城,协助东山县衙的捕快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城里的难民发生暴乱。禁军虽然到了东山县,但段智鸣对此还是比较担心,自己要求落实的救灾措施只能起缓兵之计的作用。因为水灾发生过后,进城的难民非常的多,但东山县没有用于赈灾的粮库,还有就是粮店因为水灾的关系,无法从外面运粮。一旦粮食不够吃,难民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慢慢的,在粮食吃完后,难民为了填饱肚子,就会变成一群到处打砸抢烧的暴民。

 要是那些吃不饱肚子的难民一旦变成了打砸抢烧的暴民,慢慢的就会成为一股可以改朝换代的造反大军。

 一个王朝的灭亡,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造反而灭亡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他是乞丐出身,他的家人就因为被元朝的官吏逼得吃不饱肚子饿死,所以他才为了吃饱肚子而不得不造反,最后他推翻了元朝,成了皇帝。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曾说过,要是他和他的家人能够吃饱肚子,自己断然不会造反。因此,朱元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粮食,减少对老百姓税收,让老百姓家家有余粮,不会因为没有粮食而吃不饱肚子。要是听说哪个地方发生了灾情,朱元璋就会即使调集钱粮到灾区去赈灾。倘若在救灾期间发现有官员贪污救济灾民的钱粮,他就会使用历史上的很多暴君使用过的残忍狠毒的酷刑来折磨残杀祸害民众的贪官污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