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第45章 李玉英求贤育才2-第4/5页

加入书签
        然而,命运戏弄人,福祸难料、道路坎坷。刚到公司那一阵子还挺开心的,但慢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机公司很快就垮了台,李华再一次地油燃而生失落感。

        不过,这一次的失落没有精神上的压力,他不但没有消沉,反而鼓起勇气。凭着学校学得的一技之长,在家办了个书画家教,既可以教孩子学书法、绘画,又可以解决生活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

        李华在教学方面确实有两下子,教出的学生连续两年取得了三名《少儿百花奖》和两名全国书画大赛《双龙杯奖》。但他缺乏经济头脑,人家办学招的是富商子女,月交学费二百元。他不忍心高收费,专招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月收学费三十元。虽然学生挤破门,可人家发了财,他却因赔本跨了台。他痛心自己无能,市场经济的大潮没有冲醒他,最后竟然混到了写字卖对联。

        申奥成功后,李华突然萌发了用笔为中国奥运冠军画像的想法。他说:“用画笔展现冠军风采,弘扬奥运精神,对我来说是件开心的事。”

        从第二十三届到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共有一百三十八位中国人夺得金牌,系统收集冠军资料的工作量非同小可。他一家靠低保,月平均收入三百五十元。要想画好百名获奖运动员画像,必须要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二00二年二月起,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周游。不过这次不是靠两条腿量地球,而是自费乘火车坐飞机,走了十几个省,行程了三万余公里,走访调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冠军们在赛场上拼博的真实照片。从二00三年十月开始动笔,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三年下来,光毛笔都用坏了八十多支。

        王义夫是李华老师最喜欢的运动员,画了几次都不太满意。后来,李华想起报纸当年刊登过王义夫持枪的照片,很有神,就四处寻找。报纸找到后,每天对着报纸上的王义夫精心策划,全神贯注的揣摩他夺冠后的心态。最后,王义夫的画像出来了,李华那喜悦的泪水也滚了下来。

        在创作上,李华采用素苗与水粉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画面细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奥运冠军的风采,还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画像的保存时间。

        三年零八个月,李华终于画出来了威武雄壮的百米长卷巨画——百冠图。虽然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只能在电视台、报纸上露露面,不能出版发行。原因是侵犯俏像权,几百万元的侵权费自己赔不起。看着是一大笔财产,就这么压在箱子底下难有出头之日。自己的大半生已经流失了,还能有几年的阳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华的思路被汽车的刹车声打断,使其从冗长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之中。他望着眼前这位面目慈祥的校长说,“我这个老朽无用之人,能被您李校长看中,确实是一种‘缘’。没说的,我干。只要是能培养出特色人才,我愿献出我的一技之长。”

        车停稳后,李华从车上走下来,二事不顾地紧跟在李玉英身后进了她的办公室,长谈了两个多小时。谈学校的未来发展,谈特色的发展设想。

        他说:“特色就要有特色的强项,既然以文为主,文就必须要加强,敢与同类学相媲美。特色多元化,武术要改革、创新。增设书画特色班,小记者特教班,魔术艺术班,武术、艺术合二为一,既不失瑰宝的珍贵,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展示了优美舞姿的观赏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