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更新说明-第3/4页

加入书签
  说句题外的,我有时胡思乱想,觉得这种模式的诞生是不是源自吵架?毕竟希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环境复杂,又缺乏共同语言,日常生活中应该充满了各种争论,人们肯定对吵赢架有很大的需求。而想要在缺乏共同语言的环境中吵架,诉诸毋庸置疑的基本事实和逻辑无疑最具说服力。希腊人在各种争论中养成了这种习惯,不断挖掘基本事实,终于在最容易挖到底的几何领域成功挖到了底,找到了理性的宝藏。如果真是如此,那这实在和优越性实在没什么关系,只能说明广泛展开交流的好处,而且这种好处还是一次性的,毕竟科学不需要诞生第二次。

  由欧氏几何,我们可以窥见科学的本质,或者说一定程度上的同义词——讲事实和逻辑。

  常有人将某些非科学的东西与科学相提并论,说“xxx与科学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各有优劣,不要踩一捧一”之类的话。

  然而科学是讲事实和逻辑,那么所谓科学以外的体系,是不讲事实的体系,还是不讲逻辑的体系?不讲事实、不讲逻辑甚至两者都不讲的东西,还能称得上“体系”吗?

  科学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准则,可能通向终极真理的唯一绳索,所谓“科学以外的体系”或者“科学的缺陷”就像“宇宙之外的世界”一样毫无意义。

  科学,才是真正的普世,唯一的普世,人类文明的主线。

  这也是我在这本书写了很多科学相关内容的原因,有些读者觉得主角跑去欧洲**文是不务正业,但我觉得没有比科学更正的业,穿越历史类的小说就应该多写科学技术,否则穿越历史就是个噱头。

  总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尊重科学,特别是已经趋于成熟的自然科学。而不是把科学当做所谓的“西学”,报以偏见和蔑视。

  教员不也说过,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吗?

  在自然科学当中,反直觉、反情绪的东西比比皆是,看上去美好的东西可能丑陋,看上去天经地义的论断可能错得离谱,被大自然打脸的科学家多如牛毛,多了解这些打脸的过程,便不容易被煽动和裹挟。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喜欢谈戴森球、核聚变、经济发展、军事政治……这类话题,不管他讲得多扯淡,他都多半不是公知。

  反之,那些对现实和科学绝口不提,嘴上全是道德、情感、人性,时而净化心灵,动辄灵魂升华,谈玄说妙的家伙,即便不是标本级的古墓派公知,也多少沾点习气了。

  ●

  当然,也有些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只谈现实,完全不讲道德。

  这也是我常与人争论的另一个问题。

  这本书的主角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公平正义之类的道德有所追求,其中既有利益的考量,也有纯粹个人观念的因素。

  一些人认为这是圣母行为。

  首先我想说的是,道德并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对个人如此,对国家亦然。

  对国家来说利益是第一位的,这句话自然没错,常常被用来反对将国家拟人化、道德化的言论。

  但许多人也因此非黑即白地认为国家完全不讲道德,甚至认为道德就是彻底的虚妄和伪装。这显然是错误的。

  国家或者说任何高度分工的大型组织,固然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但道德也是重要的因素,也会极大影响其行为和命运。

  前苏联的崩溃,治理上的沉疴旧疾固然是首要因素,但理念的背弃和形象的垮塌同样不容忽视。

  不要说现代国家,就是封建集团,也讲究个“大义”、“师出有名”。

  事实上,在我查资料的过程中,也意外地发现殖民者干的不全是坏事,也有些人干了好事,比如主动收治原住民病人。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利益,对它的追求绝非虚妄。

  特别对于印第安人这样的弱势群体来说,对道义的宣扬很有必要,毕竟如果弱势群体自己都不屑于平等正义,欺压者当然更无所顾忌了。

  事实上,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候成为被欺压的一方,所有人都免不了要向道德求助,既然如此,我们理应对它保持尊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