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玉帝却对他百般容忍,除了玉帝对天地有敬畏之心外,孙悟空至始至终对天地怀有敬畏之心。孙悟空是不甘被世俗的功名利禄遮望眼、不畏强权的新事物,而玉帝,是求新求突破的旧事物。因为,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所以能够“求同存异”!
猪悟能原是天蓬元帅,是紫薇大帝的部署,有北斗七星的希望。追过嫦娥,触犯天条被贬凡间,投错了猪胎,在高老庄上演了“猪八戒背媳妇”的耻辱,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而龙族龙王,为了“水”的权力,架空了猪悟能手下几乎所有的权力,让天蓬元帅成为了光杆司令......
沙悟净为了追求纯粹的“净”,玩起了“自黑”。他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还很有效率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任劳任怨,不怕自黑,敢于自黑,成就了一代高手风范。但到最后才发现,只有最纯粹的黑暗,才能得到最纯粹的洁净!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宫三台子,因为骄纵跋扈,烧了玉帝的夜明珠,被慈悲心肠的观世音菩萨所救,混进西天取经的队伍,成为唐僧的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终于超越凡龙,吃了金身正果。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成为龙的图腾。
其实,所有人都被骗了,龙王是他,是火龙,他擅长推敲每一个细节,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中,有苦肉计,任劳任怨只是假象,龙王的寿元太长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旅途,估计连龙王的一个打盹的时间都不到。于是,进入了龙的纪元,在龙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战争,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业火缠身,只能荼毒生灵。而要想和平,除非龙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龙王的体制内,人类很难有未来......
聊完了佛祖棋下的“西游记”,再来聊聊佛祖的虚伪!
佛祖其实有过爱欲,但为了成佛,抛弃了自己的妻儿,甚至放纵过自己,但要想成佛,要舍弃爱情,所以苦行禁掉了对女人的“欲”,所以才有了一丝成为佛的可能性,成为了“浴佛”。但寻找真爱,又不能不学佛,所以爱情往往很矛盾,佛祖往往很矛盾。为了掩饰自己的爱欲,又说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言,揭示了“男儿本色”的现实,可能女人更好色,只不过没有男人说,因为男人好色,所以美丽的女人值得同情.......
佛祖说“前生”有因果报应,比如上辈子是无恶不作的坏人,下辈子会沦为“牲畜”。但又存在“好人不长命,坏**千年”的悖论。这世道人人争做坏人,而“十八层地狱”又不能够惩戒,所以这个世界只能变得越来越坏,而不会再有任何人敢说半个“不”字!
佛祖有“割肉喂鹰”的故事,但佛祖就是在“作秀”,还说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鬼话,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设立的假想敌,自己打败的假想敌,而且置自己于不败之地”,有点假慈悲的嫌疑!
佛祖戒贪,但是人人都很贪婪,禁贪的方法没有结果。而且佛祖传经需要钱,讲经需要钱,不给钱就传无字经......佛祖本身就很贪,还戒贪,其实只不过是戒别人的贪婪,自己还是很贪,所以很虚伪!
佛祖说“酒肉穿肠肚”,但内心又无比自得地说“美酒心中留”,真是“酒后吐真言”!
佛祖说众生皆苦,所以普渡众生,又劝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没有什么用。于是见惯了生离死别,于是超度众生,绝望到成为一个来自地狱的“阿修罗”,终于屠戮众生......
佛祖于菩提树下静坐悟道,顿悟“性空缘起,一切唯心”的人生哲理,那是寻找真心,证明真心的过程,必须是自己“开悟明心”才能观察到真心体性,不必纠结“小乘”的真心,又有“大乘”证明真心非虚妄的支持,才有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的总结性概括。但又有矛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代诗人惠能的《菩提偈》中的“菩提本无树”,是佛祖的“身是菩提树”,又说是“菩提本无树”;然后“明镜亦非台”又是“心为明镜台”,又变为“明镜亦非台”;紧接着“佛性常清净”,成为了“明镜本清净”,又变为了“本来无一物”;最后“何处有尘埃”,变为了“何处染尘埃”,又变为了“何处染尘埃”.......真是处处矛盾,处处自圆其说,处处是因果轮回,处处是“见招拆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猪悟能原是天蓬元帅,是紫薇大帝的部署,有北斗七星的希望。追过嫦娥,触犯天条被贬凡间,投错了猪胎,在高老庄上演了“猪八戒背媳妇”的耻辱,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而龙族龙王,为了“水”的权力,架空了猪悟能手下几乎所有的权力,让天蓬元帅成为了光杆司令......
沙悟净为了追求纯粹的“净”,玩起了“自黑”。他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还很有效率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任劳任怨,不怕自黑,敢于自黑,成就了一代高手风范。但到最后才发现,只有最纯粹的黑暗,才能得到最纯粹的洁净!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宫三台子,因为骄纵跋扈,烧了玉帝的夜明珠,被慈悲心肠的观世音菩萨所救,混进西天取经的队伍,成为唐僧的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终于超越凡龙,吃了金身正果。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成为龙的图腾。
其实,所有人都被骗了,龙王是他,是火龙,他擅长推敲每一个细节,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中,有苦肉计,任劳任怨只是假象,龙王的寿元太长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旅途,估计连龙王的一个打盹的时间都不到。于是,进入了龙的纪元,在龙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战争,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业火缠身,只能荼毒生灵。而要想和平,除非龙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龙王的体制内,人类很难有未来......
聊完了佛祖棋下的“西游记”,再来聊聊佛祖的虚伪!
佛祖其实有过爱欲,但为了成佛,抛弃了自己的妻儿,甚至放纵过自己,但要想成佛,要舍弃爱情,所以苦行禁掉了对女人的“欲”,所以才有了一丝成为佛的可能性,成为了“浴佛”。但寻找真爱,又不能不学佛,所以爱情往往很矛盾,佛祖往往很矛盾。为了掩饰自己的爱欲,又说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言,揭示了“男儿本色”的现实,可能女人更好色,只不过没有男人说,因为男人好色,所以美丽的女人值得同情.......
佛祖说“前生”有因果报应,比如上辈子是无恶不作的坏人,下辈子会沦为“牲畜”。但又存在“好人不长命,坏**千年”的悖论。这世道人人争做坏人,而“十八层地狱”又不能够惩戒,所以这个世界只能变得越来越坏,而不会再有任何人敢说半个“不”字!
佛祖有“割肉喂鹰”的故事,但佛祖就是在“作秀”,还说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鬼话,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设立的假想敌,自己打败的假想敌,而且置自己于不败之地”,有点假慈悲的嫌疑!
佛祖戒贪,但是人人都很贪婪,禁贪的方法没有结果。而且佛祖传经需要钱,讲经需要钱,不给钱就传无字经......佛祖本身就很贪,还戒贪,其实只不过是戒别人的贪婪,自己还是很贪,所以很虚伪!
佛祖说“酒肉穿肠肚”,但内心又无比自得地说“美酒心中留”,真是“酒后吐真言”!
佛祖说众生皆苦,所以普渡众生,又劝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没有什么用。于是见惯了生离死别,于是超度众生,绝望到成为一个来自地狱的“阿修罗”,终于屠戮众生......
佛祖于菩提树下静坐悟道,顿悟“性空缘起,一切唯心”的人生哲理,那是寻找真心,证明真心的过程,必须是自己“开悟明心”才能观察到真心体性,不必纠结“小乘”的真心,又有“大乘”证明真心非虚妄的支持,才有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的总结性概括。但又有矛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代诗人惠能的《菩提偈》中的“菩提本无树”,是佛祖的“身是菩提树”,又说是“菩提本无树”;然后“明镜亦非台”又是“心为明镜台”,又变为“明镜亦非台”;紧接着“佛性常清净”,成为了“明镜本清净”,又变为了“本来无一物”;最后“何处有尘埃”,变为了“何处染尘埃”,又变为了“何处染尘埃”.......真是处处矛盾,处处自圆其说,处处是因果轮回,处处是“见招拆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