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辩论让许久之后的夏零觉得不枉此行——
首先,这场辩论开始让夏零对辩论打起兴趣,虽然只有这一场;
其次,这场辩论本身的话题给了他一个重要的启示,于是在一个关于历史学问题的答案下面,以首次自定义键盘政治学家的身份,独立提出了“入关十大推论”,进而产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入关学”,紧接着得到了多位知了键政圈大佬的支持,其中包括自己的导师贺忆枫,也包括“莫比乌斯之冠”和“澪江渔”(此时并不知道她们在网上的真实身份分别是秦书岚和荆雪),还包括在知了上的一位樱籍小姐姐“Ito-shiyin”(夏零后来才确定是偶然刷到这条回答的莫诗音),并被她转到Quora(英语版知了)上;上述一切的结果造成了她和夏零在Quora的华国问题板块成为了持续一周的热点人物;
第三,自己在同班同学中的正面评价进一步提升;
第四,因此与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的方唯翼、齐梦瑶等四人组成了键政同好学习小组,甚至还让夏零与方唯翼在学习小组之外还能保持更多互动;
第五,提升了夏零在共同防卫协议中的实际权重;
第六,在这一理论体系提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夏嵩子的知名度甚至让他有了一次与华夏外交部无意之中合作进行国际级舆论动员的机会。有人在那期事件后,甚至夸张地称:一份夏嵩子的万字宣传文稿顶高官报纸十篇头版头条社论。
而这上述几点的前提是——只有键政同好学习小组、贺忆枫、秦书岚等少数几人知道“夏嵩子”的真实身份,包括邓佳颖等“经史子集”成员在内的其他人在一开始也都并不知晓。
……
辩论结束后,夏零和几位自己认识且同样被随机抽中的现在的同班同学一起在离开赛场的途中聊了起来。
“班长,你觉得刚刚的比赛怎么样?”(郑秋容——女,夏零所在的六班宣传委员,原八班学生)
“我也是第一次听辩论啦……就是觉得好有趣而已。除此之外,我很佩服他们每个人都能准备十几页的资料。”(谢如平——男,夏零所在的六班班长,原五班学生。)
“hola,hola~那么,夏零觉得怎么样?”(郑秋容)
“我的话嘛……很有启发,虽然两边的三辩都明显不在状态。我已经有很多想法了,很感谢沈洲学姐办的这次特殊的辩论。”(夏)
“诶?什么启发?”(郑)
“话语权这个主题……我想起了上次那位沈副教授跟我提到的约瑟夫奈教授的软实力理论。我过段时间先在知了上写一篇帖子……估计得花点时间收集论据和数据。”(夏)
“知了?”(俞永科——男,夏零所在的六班同学,原一班学生。)
“早些年还是一个比千度贴吧强至少两个量级的知识问答平台,不过过几年就很难讲了。”(夏)
“没听说过。”(严佩红——女,夏零所在的六班同学,原九班学生。)
“我也没听说过。”(谢)
“正常,目前还主要是电脑端用的人比较多,手机端很少有人用。至少目前,上面八成以上的用户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士,绝对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行列。像我这样的高中生几乎没多少。不过,随着我们国家公民的普遍知识化,之后的知了,会涌入至少两千万同等水平的网民,之后的发展就很难讲。”(夏)
“虽然没听懂,但我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那我回去之后用手机试试。对了,你刚刚提到的沈副教授是?”(严)
“震旦的政治系副教授,我过几天要请一个下午的假去震旦听他的讲座,他提前把相关信息给了我。”(夏)
“《黑马or搅局者——‘离经叛道’的懂王》,3月29日周二,3108,震旦大学沈逸仙副教授?这是介绍信?!”(郑)
夏零听到“介绍信”这三个字,点了点头道:“是啊,所以,我下周一还得拿着这张介绍信去请假,没办法的,毕竟是人家的邀请。不过我相信沈副教授肯定能给我很多的启发,牺牲下午的课是值得的。”
就在这时,夏零包里的手机响起了。
“喂?是夏零同学吗?”
夏零听到这个在今年寒假里才认识的声音后,立马反应了过来:“是我本人,请问您是逸仙教授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