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会-第2/3页

加入书签
        “陛下,左侍郎日理万机,关乎的都是军国大事,不知道手下有多少工匠,月钱多少也是很正常的。”

        贺明空赶忙站出来打圆场。

        不过,陈衍并未给面子,目光并没有看向贺明空,而是盯着满朝的大臣,开口问道:“工部大小官员出列!”

        顷刻间,四位官员及其的站了出来,分别是工部右侍郎以及三位工部郎中。

        “你们可知道?”

        陈衍继续问道。

        四人先是一同沉默了片刻,而后一位年轻人双膝跪倒在地,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些了解。”

        见到这位年轻人,陈衍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微笑。

        刚刚他看中的就是这位,没想到正好是工部的一位郎中。

        “但说无妨。”

        陈衍说道。

        “现在我户部共有大工两百名,每人每月两百文,小工五百名,每人每月一百五十文,杂工一千两百名,每人每月一百文。”

        这名郎中朗声回答道。

        “嗯,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陈衍开口问道。

        曾经他可是大梁第一昏君,不认识当朝臣子太正常了。

        所以朝堂上的官员,也并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回陛下的话,微臣张文远。”

        张文远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朕再问你,大梁国每人需要服几次徭役?”

        陈衍开口问道。

        “回陛下的话,两次,春种之后,需要兴修水利,第二熟秋收之后,需要修筑皇陵。”

        张文远回答道。

        陈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继续问道:“大梁国现在的米价是多少,一位普通工匠的月钱,能否养活一家人?”

        这是陈衍很关心的问题,这个时代户籍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是工匠户籍,男的在外做工,女的只能守在家中教育孩子。

        心灵手巧的,或可以接一些针线活,但也赚不了几个钱。

        一旦这些家庭吃不饱,难免会发生农民起义。

        当然古时候的农民起义可并不止这些,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发生。

        只不过,今日朝堂探讨的是工部的事情,所以陈衍才会问这些问题。

        “回陛下,大梁国都米价五文钱一斤。周边乡镇,各州县的情况多有不同,但都在五文和十文之间。小工月钱一百五十文,可以买三十斤稻米,按一家上下老小五口来算,是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