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 170 章-第5/6页

加入书签
        “不是每一种‘进化’都代表着成功,有时候你只是迫于时间紧急,交上答卷,却不知道答案是对是错。”谢松原道。

        “污染源实验模拟得出实验体的进化道路,却无法得知人类未来的去向如何。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一小部分人类能逃过天谴的制裁,就像那二百分之不超过十的实验动物一样,侥幸求生。然而又有谁能够肯定,自己未来一定会是不超过005幸存人类中的一个?即便真的存活下来,谁又一定能说,那些体内存在着另一种生物的基因,又在加速进化后终日游在冰冷冷的地下水域中,连双目都弃之不用的家伙还能被称之为人?”

        如果非要归结盖亚的存在的终极目的,那么那大概就是终结人类的存在。

        毫无疑问,盖亚就是万恶之源,即将导致一切灾难出现的导火索。

        一个想法渐渐在谢明轩的脑海中产生了。

        预测天蛾,就是他那时候讲给谢松原听的故事。

        ……

        曾经的达尔文见到了一种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彗星兰标本。

        他发现这种彗星兰用以分泌花蜜的花距长达近30厘米,普通的生物根本无法触及。于是达尔文就此推测,这世上必有一种蛾,生长着长度远超其他生物、足以采撷深处花蜜的喙,来为这种彗星兰授粉。

        达尔文死去几十年后,其他科学家证明了他的猜测。

        这种蛾也因此被命名为“the  predicted  one”。

        预测天蛾和彗星兰,在现在许多学者眼中看来,无疑是自然选择与协同进化下所演化出的标准案例。

        协同进化,顾名思义,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

        不同物种在彼此的影响下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正如彗星兰和预测天蛾。

        植物想让昆虫帮助自己传粉,昆虫想要取食花蜜,却又不想承担授粉的责任。于是彗星兰的花距越长越长,只为了让蛾子更靠近花朵,沾上花粉。而为了吃到花蜜,蛾子的喙部也愈渐延伸,最终形成了这种奇异的搭档。

        不过,这类演化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一只尺寸不超过人手掌大小的蛾子,没理由长出长度一米的喙。那对它来说太长,也太笨重,笨重到远远超过能够以此来采取花蜜的便利。

        当这场博弈到达了某个极值点,两者都不再能从进化中获取更多好处,进化的过程也就中止了。

        哪怕彗星兰曾一度突变出远超过30厘米的花距,这个批次也终将因为没有昆虫能够为其传粉而销声匿迹。

        达尔文之所以能够预测到天蛾的存在,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着最简单的一个逻辑

        如果没有一种喙长足以为彗星兰授粉的生物存在,那么这个无法自花授粉的植物物种怎么可能繁衍生存到现在?

        一样事物,或者一个生命、一个种族之所以能长久地延续下来,一定有着某种稳定的外因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