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把那个孽子给我叫来。”沈夫人沉声吩咐道,文房四宝和伤药都被她收起来了,本想弃之以泄愤,却又怕万一被王府得知会被开罪。一想到那个孩子居然得了王府青眼,就气得胸闷。这算不算代表以后不能随意欺辱了,否则露出端倪就不妙了。
那么就这样放过他吗?这么想想,沈夫人都心气不畅,这沈晋真是跟他死了的那个娘一样不让人安生。
沈夫人突然想起往昔的旧事来,深深叹了口气,一时间凄苦满腔,心头怅然。
人只有在如今的处境不如前的时候,才觉忆起往昔的时候满心苦楚吧。
沈夫人娘家本是云州府青阳县巨贾之家,本家姓陈。陈家在青阳县里操持着诸多生意,曾经的陈氏在家中是备受宠爱的幼女,曾经虽有些娇蛮任性,却也是个天真无邪的明媚少女,远不是如今这般怨毒的妇人模样。
当年年岁不过十四的陈氏陪母亲去寺里敬香,因为耐不住听和尚讲经,便带着自己的丫鬟在寺庙里随意走走逛逛,不曾想这寺庙是县里最大的寺庙,建有好几个大院子,连成一片片,两人走着走着便迷了路,误入了这不知是哪处的院子,找不到回前院的路。因寺庙时常需要招待香客用些斋饭,因此寺里的厨房独占了个院子,这会儿快到午膳时候,里面帮厨的人手也多,里面的人正在为香客准备午膳,此时里面交谈声、锅碗瓢盆声交杂,陈小姐正是被这声音引过来的,正想遣丫鬟去问问路,突然见着在厨房小院子的石桌处坐了个少年书生,端是长得眉清目秀,一身半旧的青色布衣浆洗得十分干净,衣袖拢到手肘处,脊背挺得直直的,正捧着本书看得如痴如醉,似是不被那喧闹声惊扰。几束阳光打在那人身上,有光边泛起,让那人看起来更是气质不凡。
正是少时慕艾的年纪,陈小姐定定的看失了神。
那人似是才发现门口有人,将视线移到这边,发现是位年轻的小姐,连忙低下头,整了整衣襟站起身来,向这边施了一礼,也十分守礼的没有向小姐那边投去视线,只问,“请问这位小姐来厨房有何事?”
卫国男女大防不似前朝严格,平常虽不会与外男多有交集,寻常说几句话却是无妨的。陈氏蹲身回了一礼,“打搅公子读书了。”
往常遇到这种事,都是丫鬟出面去交涉的,这次陈小姐却自己答了那书生的问话:“我是陪母亲过来上香的,与丫鬟在这寺庙随意逛逛,谁知迷了路,正想寻人问问路。”
这就是陈氏与沈博文的初见。
那寺建在半山上,风景极佳,院落繁多,不熟悉的人确实容易迷路。沈博文点点头,道,“小姐请稍等,我去叫人送您回去。”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迷路的人,便想回厨房去找个僧侣把人送回前院去,毕竟他一个单身男子不适合去送人,却又转念一想,看这小姐的穿戴,通身绫罗绸缎,金银玉器为饰,且刚刚目不转睛看着自己的样子,也不像是反感自己。
也许可以自己去送,结个善缘也好。十六岁的少年书生心道。
沈家就住在这山脚下的沈家村里,沈博文是家中独子,三年前他父亲还在时,家中经营着个铁铺,家里还算不错,便送了他上学,想让他走仕途这条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沈父突然因病过世,家中资财都给父亲治病用了也没留住性命,还欠下一堆债务,不得已他们卖了祖宅才还上。他们孤儿寡母在村里失了依仗后备受欺负,于是他母亲便带他上了山,因沈母一手好厨艺,便做了寺庙的帮厨,寺里的主持是个好心人,见他们可怜,就让他们住在寺庙的一间空置的小院里。即使艰难,沈母仍未让沈博文放弃读书,咬牙继续送他跟着夫子读书,只在闲暇时才会在寺里帮忙劈劈柴挑挑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