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止小溪们一家压面条,这一嘛,是家里刚收的新麦,大家都想尝尝新。二是,现在,压面的机器可是个大家伙,占了一整间屋子(要知道,在农村修房子,都是大间大间的,一般一间都是二十来平方),单独一家压面条,费电费时费人力。
所以,就基本这一片人都约好,晒好麦子,待这天天儿好,就一起去压面条咯。
前面就说过,小溪家在二队,队上一共有两家压面条的地方,大爷家离他们近,二分钟的路程,所以小溪家压面条一般就去他家。
刚拐个弯,还没到地方呐,就已经听见这刺耳的机器声响了。
“大爷,你又在编背篼呐。”从屋后拐过来,就看见大爷坐在院坝头劈竹条,小溪就上前打声招呼。
大爷现在快七十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一般都是在家编些竹器,或去地里除除草之类的,像压面条这类重活都不会让他干的。
因着两个孩子还小,就坐在院坝里,看着人们忙碌。
晒好的新麦先要放到机器里打成粉末,这就成了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一些盐(盐的用途主要是增加面条的韧劲和耐煮,不加盐的面条在晾晒的过程中很容易断,到后面切面条和包面条的时候很是麻烦),揉成面团,放置一边发酵一会儿。
一会儿之后,把面团放到压面机上。压面条的机器有一人多高,放面团的时候要一个人站在机器上放,一个人在下面接。
压面机的上面呈一个斜槽形,斜面不知被用了多少年了,现在都被打磨的很是光滑透亮。
斜槽的最上方、中间和最下方一边一个凹槽,明显是用来卡东西的。
先在中间和下面的凹槽处放置两个像擀面杖的铁棍,打开机器,在上方放上面团,稍微施加点力气,面团就被挤压成面片,随着铁棍的转动,顺着斜面就到了下方的铁棍处,又再一次的被挤压,被带出斜面。
这时站在下面的人,手里拿根木棍,把面片整齐地裹在上面,待所有的面团都被压成面片后裹在木棍上,就进行下一个工序。
把最下方的铁棍换成带刀片的,按照人们的需求喜好分成三种,可切成细面、二刀面和宽面。
将裹好面片的木棍放在最上方的槽里,开动机器,面片顺着斜面,从最下方顺着刀缝里出来,用根细长棍子接住,一般两次一挂面。
挂好后,拿到院坝里的木架旁,这些木架有二米来高,横亘着的木条上均匀地分布着一些比木棍稍粗一点的眼儿,把挂好面条的木棍插在眼儿里。在木架下铺着干净的垫子,面条掉在上面也可以吃。
待面条晾晒到一点水分都没有之后,把面条取下来,平铺在干净平整的地方,拿菜刀把面条切成20厘米左右长,用准备好的纸壳子围着面条裹一圈,再用绳子绑紧。
弄完之后,把绑好的面条一把一把地整齐地码在袋子里(这里的袋子一般都是用完了的肥料口袋,在农村用完了的肥料口袋,是不舍得扔掉的,人们把内瓤取掉,再把袋子反复清洗干净之后,就用来装米面,装粮食),把口扎好,这样方便储存,吃的时候从里面一把一把往外拿就行了。
一上午就只压好了两家的面条,现在在外面晾晒着呐,小溪家的麦子已经成面粉了,要下午才能成面条。
“小溪,彬彬,回家做饭了。”婆婆拉着姐弟俩回家做饭,爷爷和妈妈还在大爷家忙碌。
回到家中,婆婆就赶紧开始做饭,小溪帮着烧锅。啊,快7月份了,天儿是愈来愈热了,小溪在灶门前待了一会儿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架一锅孔柴,在旁边待着。
饭很快就做好了煮的米饭,炒了个黄瓜,今天可是切了腊肉炒的。
大家吃完午饭后,就开始午休,因为现在天越来越热,干活也受不了,而且也架不住瞌睡虫的勾引。
小溪一觉睡醒太阳都开始偏西了,待两姐弟过去的时候,小溪家的面条已经干了,可以收了,小溪俩来的正是时候。
爷爷下面条,婆婆切,妈妈包,弟弟递绳子,然后妈妈绑,小溪再装进袋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所以,就基本这一片人都约好,晒好麦子,待这天天儿好,就一起去压面条咯。
前面就说过,小溪家在二队,队上一共有两家压面条的地方,大爷家离他们近,二分钟的路程,所以小溪家压面条一般就去他家。
刚拐个弯,还没到地方呐,就已经听见这刺耳的机器声响了。
“大爷,你又在编背篼呐。”从屋后拐过来,就看见大爷坐在院坝头劈竹条,小溪就上前打声招呼。
大爷现在快七十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一般都是在家编些竹器,或去地里除除草之类的,像压面条这类重活都不会让他干的。
因着两个孩子还小,就坐在院坝里,看着人们忙碌。
晒好的新麦先要放到机器里打成粉末,这就成了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一些盐(盐的用途主要是增加面条的韧劲和耐煮,不加盐的面条在晾晒的过程中很容易断,到后面切面条和包面条的时候很是麻烦),揉成面团,放置一边发酵一会儿。
一会儿之后,把面团放到压面机上。压面条的机器有一人多高,放面团的时候要一个人站在机器上放,一个人在下面接。
压面机的上面呈一个斜槽形,斜面不知被用了多少年了,现在都被打磨的很是光滑透亮。
斜槽的最上方、中间和最下方一边一个凹槽,明显是用来卡东西的。
先在中间和下面的凹槽处放置两个像擀面杖的铁棍,打开机器,在上方放上面团,稍微施加点力气,面团就被挤压成面片,随着铁棍的转动,顺着斜面就到了下方的铁棍处,又再一次的被挤压,被带出斜面。
这时站在下面的人,手里拿根木棍,把面片整齐地裹在上面,待所有的面团都被压成面片后裹在木棍上,就进行下一个工序。
把最下方的铁棍换成带刀片的,按照人们的需求喜好分成三种,可切成细面、二刀面和宽面。
将裹好面片的木棍放在最上方的槽里,开动机器,面片顺着斜面,从最下方顺着刀缝里出来,用根细长棍子接住,一般两次一挂面。
挂好后,拿到院坝里的木架旁,这些木架有二米来高,横亘着的木条上均匀地分布着一些比木棍稍粗一点的眼儿,把挂好面条的木棍插在眼儿里。在木架下铺着干净的垫子,面条掉在上面也可以吃。
待面条晾晒到一点水分都没有之后,把面条取下来,平铺在干净平整的地方,拿菜刀把面条切成20厘米左右长,用准备好的纸壳子围着面条裹一圈,再用绳子绑紧。
弄完之后,把绑好的面条一把一把地整齐地码在袋子里(这里的袋子一般都是用完了的肥料口袋,在农村用完了的肥料口袋,是不舍得扔掉的,人们把内瓤取掉,再把袋子反复清洗干净之后,就用来装米面,装粮食),把口扎好,这样方便储存,吃的时候从里面一把一把往外拿就行了。
一上午就只压好了两家的面条,现在在外面晾晒着呐,小溪家的麦子已经成面粉了,要下午才能成面条。
“小溪,彬彬,回家做饭了。”婆婆拉着姐弟俩回家做饭,爷爷和妈妈还在大爷家忙碌。
回到家中,婆婆就赶紧开始做饭,小溪帮着烧锅。啊,快7月份了,天儿是愈来愈热了,小溪在灶门前待了一会儿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架一锅孔柴,在旁边待着。
饭很快就做好了煮的米饭,炒了个黄瓜,今天可是切了腊肉炒的。
大家吃完午饭后,就开始午休,因为现在天越来越热,干活也受不了,而且也架不住瞌睡虫的勾引。
小溪一觉睡醒太阳都开始偏西了,待两姐弟过去的时候,小溪家的面条已经干了,可以收了,小溪俩来的正是时候。
爷爷下面条,婆婆切,妈妈包,弟弟递绳子,然后妈妈绑,小溪再装进袋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