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花落谁家-第2/3页

加入书签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端木说,“我记得他初次来京城的时候,皇帝再三召他入宫领太医属,他都拒绝了,现在这是怎么了?我觉得短短两三年不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或许……或许他只是不想做御医,而是想入朝做官?他一个江湖鼎鼎有名的大夫,当什么官?哎,我想不通。”

    姬婴听端木这么一说,隐约感觉这事透着些不对劲。她撑着头静静地考虑了半晌,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拜托端木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哥,劳烦你和兄弟们帮我留意一下游牧野,尤其要查明白,他为什么要进京。”

    “好,你放心吧。”

    御花园御清池旁的凉亭里,皇上正拉着江逸臣下棋。国子监祭酒程大人呈上了今年等皇上亲自批阅的试卷,毫无疑问,正是当初会试时的前三名考生的文章。皇上接过来仔细品读一番,转而递给了江逸臣,回头询问程大人的看法。

    程大人躬身侍立,黑白参半的胡须颤巍巍的飘飞:“回陛下,臣等暂定考生蔺泽钧的试卷为第三名。这篇文章行文开阔、用词老练,能看出该生胸中自有沟壑,只是个别字句中,有妥协退让之嫌。其他两篇策论中,姬婴的文章偏向攻,容慎的文章偏向守,都严谨务实,文采俊逸,是难得的佳作。臣等不敢妄加评判,故而请陛下定夺。”

    皇上笑道:“能让爱卿裁决不下,倒也难得——逸臣,你来说说,你觉得这两篇策论哪个更好?”

    江逸臣站起来,将三份试卷一起收好,送还给程大人,拱手道了声“不恭”,答道:“虽说这两篇文章都立意深远、文采斐然,但臣认为,姬婴的这一篇更佳。”

    皇上收了笑,问道:“朕听说,你与这个叫姬婴的孩子走得很近?”言外之意,自然是觉得江逸臣有意偏袒。

    江逸臣大方地承认:“臣确实跟姬婴交好,但皇上问的是谁的文章好,而非谁跟臣走得近。事关社稷,臣不敢妄言。”

    “哦?”皇上的脸色好了不少,“倒是颇有春秋时祁奚举贤不避亲仇的风范。你继续说。”

    江逸臣答了个礼,说:“臣是粗人,自小在军营长大,见惯了战场厮杀,明白怯战必亡的道理。且自古文死谏、武死战,若武臣坐视敌军猖狂都避而不战,那国家如何安定?而今北狄死灰复燃,大有长久侵扰之势,岂能避战,等待北狄做大?所以臣以为,蔺泽钧的妥协不可取,容慎的安守不实用,要想社稷安定,必须一战!”

    “好!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小怀王,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程大人也附和称赞。

    皇上站起来,踱到凉亭长凳边,摆弄着一盆纯白色的栀子花,说:“当日朕带着冉冉出宫散心,却没想到遇见刺客,幸而得了姬婴救护,才免却一难,确实该有些恩赏。但朕听说,他是方晏清的关门弟子。方晏清这个老东西,在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做朕的侍读,后来在朝廷做官,总是不安分,指指点点的,吵的朕头疼。后来他也想开了,索性辞了官,去民间开坛讲学,倒赚了不小的名声。想来姬婴年纪轻轻就能让方晏清看上,应该不只是聪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脾气相投。恐怕朕又要多一个在耳边嗡嗡的人了!”

    江逸臣答道:“自古以来,诤臣与明君共存,有明君,必有诤臣辅佐,而诤臣,定须明君赏识。陛下乃宽厚仁德的明君,怎能将诤臣拒之于朝堂之外?而今我朝人才辈出,一腔报国之志亟待成全,说不定,这个姬婴,会成为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皇上摘下一朵栀子花,放在鼻尖轻轻一嗅,扬手抛了出去,那朵纯净的、带着余香的花便顺着御清池清澈的水流摇摇晃晃地飘走了。

    当日,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公布殿试成绩:

    二甲四十五名,三甲七十五名,头甲三名:新科探花——蔺泽钧;新科榜眼——容慎;新科状元——姬婴!

    头甲赐翰林院编修之职,待游行之后,往宫中赴鹿鸣宴。

    这一天,姬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的,她觉得好像一直处在梦境中,被胜利和喜悦冲击得头昏脑涨。她被大家簇拥着,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对潮水般的人群,紧张、怀疑、惶恐、兴奋……无数的情绪包裹着她,让她甚至不知道应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