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吉笑道:“邺王之一片忠忱之心,不但陛下,天下众生也都有目共睹。”话锋一转,又道:“虽然邺王神勇无敌,可是毕竟年事已高,再让邺王镇守河北,鞍马劳顿,亲临兵锋,只怕有些不知情的人要乱嚼舌根,议论朝廷不爱惜老臣。适才本相正和陛下说起邺王,邺王忠心耿耿,陛下一直赞不绝口。朝廷想让邺王移镇,改任天平军节度使,去郓州安享晚年,不知邺王意下如何?”天下的藩镇分为可以移镇和不能移镇的,可以移镇的是朝廷的人,不能移镇的及有可能造反,例如石敬塘就是之一。
高行周闻言而起,道:“陛下要臣移镇,是不是不信任臣了?”刘承祐笑道:“正因为朕信任邺王,视邺王为肱股之臣,才要邺王移镇的。”高行周越听越糊涂,更不服气,道:“臣心中不解。”苏逢吉见他神情激动,笑道:“邺王年事已高,还要亲自领兵抵御辽军,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天下人向先帝交代?”高行周问道:“陛下觉得臣老了,不中用了?”苏逢吉笑道:“邺王误会陛下的好意了,邺王是国家的功臣元勋,陛下爱惜之至,从来都没有轻视于你。邺王以六十四高龄,还要驰骋疆场,天下人也无不敬仰。朝廷拟定邺王移镇,还有一层深意。”
高行周道:“愿闻其详。”苏逢吉道:“朝廷可以不要邺王移镇,但是请问邺王,你百年之后,谁人能接替你坐镇邺都,驱逐辽军?”这一问倒把高行周给问住了,高行周久久不语。苏逢吉道:“陛下的意思是,趁着邺王等元勋宿将尚未老迈,起用一些年轻人,给他们历练的机会。如此一来,就算这些年轻人偶有过失,元勋宿将们还能出来拨乱反正。真要是等到你们老了,骑不动马了,拿不起刀剑了,再启用年轻将领,可就晚了。陛下励精图治,未雨绸缪,邺王应该能够体会陛下的深谋远虑。”他娓娓道来,为国为民之情,形于辞色。
高行周无可反驳,道:“臣是朝廷的人,无论朝廷要臣到何处,臣都会奉诏。请问陛下,朝廷拟定谁人接替臣?”刘承祐道:“朕打算派遣郭威接任天雄军节度使。”苏逢吉道:“郭侍中五十岁不到,年富力强,经过河中之战,看得出他老成持重,而且精通兵法,乃是最合适的人选。”高行周沉吟片刻,道:“好是好,不过臣有一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刘承祐道:“邺王有话,但说无妨。”高行周道:“郭侍中一战平定河中,威名远扬,如日中天,不知道肯不肯纡尊降贵,去邺都做节度使?”
史弘肇、杨邠、苏逢吉、郭威等人追随刘知远多年,从前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建国后汉之后,史弘肇等武将结为一党,苏逢吉又与诸文臣结为一党。双方争权夺势,犹是水火不容。河中大捷之后,军党更加趾高气扬,苏逢吉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处心积虑,想到这个办法,打算把郭威踢出朝廷,挫一挫军党的锐气。史弘肇和杨邠欺负刘承祐年轻,把持朝政。刘承祐徒有皇帝的虚名,傀儡一样,甚么都摸不着,甚么都做不了主,早就心怀不满,可是却又无可奈何。苏逢吉说出自己的想法,正中刘承祐下怀。他早就想压制军党一方,收回大权,可是志大才疏,始终无从下手。苏逢吉的调虎离山之计,正当其时,一旦郭威乖乖奉诏,前往邺都,军党一方势力大减,然后再慢慢设法收回大权,势必大功告成。
刘承祐和苏逢吉一拍即合,秘密商议了很久。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二人就是没有想过,万一郭威拒不奉诏该如何收场?还是苏逢吉脑袋转的快,当下道:“这只是朝廷的打算,并没有正式下诏,再说国家人才济济,郭威不去,还能派遣别人去。这件事不急,可以慢慢斟酌。”刘承祐道:“邺王见过太后没有?”高行周回道:“臣一回到京师就急着觐见陛下,还没有觐见太后。”刘承祐道:“太后时常跟朕说起邺王,呆会去觐见太后罢。”高行周连声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高行周闻言而起,道:“陛下要臣移镇,是不是不信任臣了?”刘承祐笑道:“正因为朕信任邺王,视邺王为肱股之臣,才要邺王移镇的。”高行周越听越糊涂,更不服气,道:“臣心中不解。”苏逢吉见他神情激动,笑道:“邺王年事已高,还要亲自领兵抵御辽军,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天下人向先帝交代?”高行周问道:“陛下觉得臣老了,不中用了?”苏逢吉笑道:“邺王误会陛下的好意了,邺王是国家的功臣元勋,陛下爱惜之至,从来都没有轻视于你。邺王以六十四高龄,还要驰骋疆场,天下人也无不敬仰。朝廷拟定邺王移镇,还有一层深意。”
高行周道:“愿闻其详。”苏逢吉道:“朝廷可以不要邺王移镇,但是请问邺王,你百年之后,谁人能接替你坐镇邺都,驱逐辽军?”这一问倒把高行周给问住了,高行周久久不语。苏逢吉道:“陛下的意思是,趁着邺王等元勋宿将尚未老迈,起用一些年轻人,给他们历练的机会。如此一来,就算这些年轻人偶有过失,元勋宿将们还能出来拨乱反正。真要是等到你们老了,骑不动马了,拿不起刀剑了,再启用年轻将领,可就晚了。陛下励精图治,未雨绸缪,邺王应该能够体会陛下的深谋远虑。”他娓娓道来,为国为民之情,形于辞色。
高行周无可反驳,道:“臣是朝廷的人,无论朝廷要臣到何处,臣都会奉诏。请问陛下,朝廷拟定谁人接替臣?”刘承祐道:“朕打算派遣郭威接任天雄军节度使。”苏逢吉道:“郭侍中五十岁不到,年富力强,经过河中之战,看得出他老成持重,而且精通兵法,乃是最合适的人选。”高行周沉吟片刻,道:“好是好,不过臣有一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刘承祐道:“邺王有话,但说无妨。”高行周道:“郭侍中一战平定河中,威名远扬,如日中天,不知道肯不肯纡尊降贵,去邺都做节度使?”
史弘肇、杨邠、苏逢吉、郭威等人追随刘知远多年,从前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建国后汉之后,史弘肇等武将结为一党,苏逢吉又与诸文臣结为一党。双方争权夺势,犹是水火不容。河中大捷之后,军党更加趾高气扬,苏逢吉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处心积虑,想到这个办法,打算把郭威踢出朝廷,挫一挫军党的锐气。史弘肇和杨邠欺负刘承祐年轻,把持朝政。刘承祐徒有皇帝的虚名,傀儡一样,甚么都摸不着,甚么都做不了主,早就心怀不满,可是却又无可奈何。苏逢吉说出自己的想法,正中刘承祐下怀。他早就想压制军党一方,收回大权,可是志大才疏,始终无从下手。苏逢吉的调虎离山之计,正当其时,一旦郭威乖乖奉诏,前往邺都,军党一方势力大减,然后再慢慢设法收回大权,势必大功告成。
刘承祐和苏逢吉一拍即合,秘密商议了很久。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二人就是没有想过,万一郭威拒不奉诏该如何收场?还是苏逢吉脑袋转的快,当下道:“这只是朝廷的打算,并没有正式下诏,再说国家人才济济,郭威不去,还能派遣别人去。这件事不急,可以慢慢斟酌。”刘承祐道:“邺王见过太后没有?”高行周回道:“臣一回到京师就急着觐见陛下,还没有觐见太后。”刘承祐道:“太后时常跟朕说起邺王,呆会去觐见太后罢。”高行周连声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