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 从云端跌落的蝼蚁二

加入书签


 “箍桶吆!”

 李行出生在大纲河以南“搁船尖”附近山区。

 按照他父辈的手艺传承,他生来就该是一名箍桶匠。

 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

 在他十五岁那年,搁船尖上光明顶,他加入了明教。

 明教的教主姓方名腊,按照当时宋国颁布的《族志》,方姓排在五十六,是上古“开基八姓”之一。

 李行在嘉佑七年第二回幽潮来袭前,他的真名为“方行”。

 与方腊的谱牒出自“堨村方”不同,李行的出身地,则在离“堨村”不远的“柳山霞坑”。

 人世间,“柳山霞坑真应庙方氏总坛”的名头再大,也与他无关。

 他只是个小小的箍桶匠而已。

 且当时的明教,宋国官方将之定名“食菜事魔”,民间被严令禁止。

 为反抗宋国颁布“花石纲”对下层民众的层层剥削,方腊率明教,揭竿起义。且以明教教义,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要与宋国赵家王权拼个高低。

 宋国派童贯率十五万大军,迅疾剿灭方腊的“义军”。

 战到最后且在帮源洞,方腊很不幸,他被宋国大将韩世忠捉到后斩首,他失败了。

 按照当时的律令,李行被俘后,本应立即以斩首示众,恰好咸宁二十一年,幽潮来袭,山北道战事吃紧,李行与被俘的七千余明教教众,均作为死囚,被押解到山南道挽舟者歌,构筑防御幽潮的工事。

 “有的人活着,他其实已经死了。死,其实并不可怕,难得是像我这般死过两回,死灰复燃的人。”

 李行自嘲般笑了笑,僵硬的面容浑如抽搐了一记。

 他毅然走向环形洞开的丧祠。

 此刻所有通向鬼宿中的白色“渊城”,也就是“鬼门关”的接引路桥,包括入口处的七座丧祠,都被一种名“反场箍缩”的术法与机栝装置,环状墙行打开。

 从渊城涌出的积尸气,愈发浓郁了。它们甚至比地窟武者试炼时,蒺梨剑树的“虫果”对异变兽、幽怪甚至幽雾的吸引力,不知高了多少级数。

 四座屉状城池的“门”也洞开着,彼此之间,以一种被崔勉之认定为巫术的“魇样法”勾连着。城门前,以超大型机栝装置配合大阴阳颠倒术驱动的暗河,此时异常死寂。

 先前发生在这里不被外人观的一场战斗,超乎寻常激烈。

 原本暗河中时常翻涌的蛛丝与泛着珊瑚红的奇异波纹,此际被层层黑黝黝的油质覆盖着。

 如此多的脏血流淌,不知多少异变兽葬身于此。

 这正是暗河中一种被称之为“惊陵甲”的妖植所为。

 自仙秦大破灭后,诸般仙家秘法,人间不留存,这其中,就包括上古武者试炼中必会出现的蒺梨剑树这类妖植的“寄养法”。也直到大唐时的一部佚名著录的《述异鬼吹灯》中有记载:

 汉武帝茂陵埋设惊陵甲,赤眉军盗发时,死伤无数。

 后人据此猜测:像惊陵甲这类埋在地底,半金属半血肉如珊瑚状急速生长的诡异生物,极大可能就是源自仙秦大破灭前的妖植寄养法。

 可惜这回惊陵甲终究奈何不了浑身刀枪不入的幽怪。它们被数十头愤怒的幽怪从河底扯出,几近千万丈。

 幽雾瞬间爆发到澎湃级数,近乎迫切而贪婪地覆盖到惊陵甲裸露到地表的布满倒刺的铜蚀花肢体上。

 幽雾若要行使寄养吞噬,它们必须先行与惊陵甲的寄养体殊死战斗,其过程将耗时漫长。

 越来越多的幽雾,受之吸引,从四面八方涌向鬼宿。

 加上“與鬼”搬运积尸气化路桥牵引,原先“遮天”大势成就的滚滚灰煞云天之下,尚差一线与其合并成滔天幽潮阵仗的幽雾,首先在位于南方朱雀七宿的“阵脚”那里出现动摇。它们自西向东涡旋,其前端与接引路桥合并,如探针,如触角,归处正是“鬼宿”内围的白色渊城。

 在渊城内,颗粒状积尸气晶体自渊底挥发时,初始如白色火焰。在渊城的周围,以屉状空间布局的四方城,箍成指环形,通向渊城暗坑的路桥指引,皆行如明船。

 包括李行在内,总计七百八十一名,至少武者六阶以上的地魁部的兵将逐一显现。

 他们皆一袭白衣,月照引路,如彼碛中。

 口中诵唱《光明偈》,眉梢上被压制的蝙蝠翼状烙印显现,又随着他们步入光圈之内,被积尸气强行剥离出来,化成一缕黑烟消失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