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蒸蒸日上的局面-第3/3页

加入书签
    《松江官报》的商业信息平台,在这一刻发挥了大用途。

    连续三期的官报,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莺歌海有一个巨大的海盐场在兴建,很快就会出产大量优质的海盐,现在更是在招募各地的盐商。这本来没什么,可随着松江政府悄悄出台的两条命令,莺歌海的海盐瞬间变得炙热起来,受到了大批盐商的追捧。

    售卖莺歌海的海盐,正常的商税可以少交一成!

    与此同时,从大青关和清江水道进入松江、乃至宁海和天南的登莱海盐,在方方面面受到了刁难甚至是加税。尽管幅度很小,并没有引起登莱方面的主意,但两种海盐截然不同的待遇,本地盐商只消稍加对比就能看出。再加上莺歌海这边的海盐定价比登莱海盐还要略低那么一点点,该采购哪边的盐,就不言而喻了。

    如同汉井坊的酒一样,在三郡的商会眼中,又一个《松江官报》引发的商业奇迹出现了。

    随着莺歌海盐田的陆续投产,陈武手上又多了一个赚钱的大产业。

    酒、海盐、弘文商会的棉布,再加上同样开始盈利的《松江官报》和原山郡单县的歪头山铁矿,陈武手指简单的点了几下,便给松江军的腾飞插上了几张翅膀。尽管除了已经成熟的棉布市场,其他都还需要时间进一步孕育,但任何松江军的高层官员,都能感觉到松江军最近几个月来突然得到了加快的成长。

    在本就已经非常富饶的松江这边,这种感觉或许还不明显。可要是放到天南和宁海,这种积极的变化就非常显眼了。

    财政的宽裕,让松江军加大了在天南的投资和行动力度,直接表现就是官道的初步整修更快的完成。这条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连接了天南主要县城的官道,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力,平定了因为阿曼人入侵带来的混乱和凋零,更让天南郡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回复。

    木材出口的产业,在很短时间内暴涨了三成。

    山货和药材的出口,也相应增加了一成左右。由于路费的降低,变相导致了盈利的利率增加,让天南郡的商人收入大涨,还刺激到了他们扩大生产的野心。

    水利设施的兴建更不用说。

    如果一切顺利,天南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能恢复到阿曼人洗劫南峰府前的水准。并在一年之后,做到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还能出口至少几十万石的余粮!

    :..///31/31102/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