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清穿(八十八)-第2/4页

加入书签
    俄罗斯目前是没有大学的,想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只有在外国街,当年的沙皇彼得和自己的母妃被赶出莫斯科的时候,就在外国街这一片区生活,索菲娅对他防备心很重,并不给他派遣教学的老师。

    彼得无法,只好化身为普通百姓,在外国街中学习各国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彼得对欧洲充满憧憬,如今更是化身彼得下士跑到国外参军去了。

    范婉可没彼得那份闲心,她更喜欢搞基建。

    海参崴地位特殊,是极好的出海口,海参崴面积不大,却是天然海港,尤其渔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捕捞,而且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夏日避暑,但是这一切,对目前的海参崴百姓来说,却是最无关紧要的。

    渔业资源丰富,奈何捕捞手段落后,只能在浅海地区捕捞一些小鱼小虾。

    气候宜人却也阻止不了他们食不果腹,格外贫穷。

    再加上地域太小,农业不发达,少有的可种植的土地都被达官贵人所占领,所以这边的百姓普遍皮肤黝黑,面黄肌瘦,看起来很是凄苦。

    范婉到来后,就立即斗地主,分土地,军民一心的开始开垦山地,种植玉米与红薯,由于气候与雅克萨相当,雅克萨大学农业方面的专业生开始带领军民一起建造起了土大棚。

    海参崴的百姓每一日都仿佛活在梦中似的。

    这可是她们以前从未想过的好日子。

    范婉的港口刚开始建设,对面的东瀛就发现了,如今的东瀛正处于江户时代,由于幕府势大,天皇东山性情温和,遂传位灵元,奈何东山把持朝政,不愿放弃手中权柄,灵元无奈,只得做了傀儡天皇。

    而另一边,德川幕府经历过三代豪雄的上升期后,如今的将军则是五代征夷大将军德川纲吉。

    正所谓盛极必衰。

    德川纲吉虽秉性坚强,善于开拓,却又过于自信,过于执着,颇有些好高骛远,所以自这一代起,幕府的影响力渐渐式微,东瀛境内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利战争。

    内斗不休的东瀛突然发现海参崴动工修建港口,自然要上报天皇。

    却不想这报告半道被幕府截获。

    德川纲吉自小收儒家思想教育,将论语奉为圭臬,对母亲桂昌院言听计从。

    桂昌院深信儿子能成为将军是因为神佛保佑,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儿子德川纲吉也有所要求,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对于海参崴修建港口的事,桂昌院的反应平平,甚至觉得此事并不值得拿来讨论。

    最终这件事被压下,未能送达天皇的桌案前。

    所以,范婉这个港口修建的格外顺利,对岸的倭寇丝毫没有反应,范婉想想如今东瀛国内内乱,倒也觉得合情合理。

    有了港口,自然就有了交易。

    范婉设立海关,对于外国船只欣然接待,只不过,有些商品是不能进海关的,哪怕这些商人贿赂都不行。

    为了防止有人瞒天过海,将类似于膏方之类的有害物品传入国内,范婉先是在海参崴边疆驻扎兵力,再就是每隔三十米便设一处瞭望所,海岸边缘十米处不可种植超过一人高的植物,以防止阻碍视线。

    海关处的工作人员,每日清晨才抽签知晓自己的工位在哪里。

    可以说,最大限度的预防了和偷渡交易。

    不久后,范婉又在港口开了华夏银行的分行,在这里可以用银子兑换竹签,也可以用竹签兑换银子,由于竹签兑换银子的汇率问题,有不少商家只接受竹签付款,所以不少商人被迫成为了华夏银行的客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