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的态度都友好了很多,先帝的儿子不多,夭折了几个,战死了几个,夺嫡中死了几个,虽然宗亲还有那么几个,但是真亲的也就楚王一个。
皇帝自己的私库也一直是缺钱的,毕竟天下各种人情打点其实负担最重的就是皇帝老子了。
户部出不来的私库出,私库都没钱了,各家兄弟姐妹、叔叔婶婶、大爷大妈能有好脸色吗?
但是现在,皇帝有了更好的制瓷和染色的方子,赚大钱那真的是分分钟钟的事情,管理此事的楚王看着染出来的第一批布有种幸福得不要不要的感觉。
再摸上那精美的瓷器,真的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不知道是哪路神仙的功劳。
废话,皇帝自己要是能想出来,去做大师就好了,做什么皇帝?
楚王的人脉不差,皇帝虽然法子是分开给的,但是打听出出自同一个人还是能打听到的。
虽然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但是能让私库有钱,他都愿意烧个高香拜上一拜,真恨不得让想出这些办法的人也封个王。
这样的功绩,就算是封王夸张了点,封个可以世袭的侯爵也是可以的。
就连皇帝最近大方赏赐给他的十八学士居然也是这位高人培植的,简直就是个牛人。
等知道对方是个乡下长大的农妇时,楚王沉默了许久,终于在上朝的最后一天上书,请为那名女子册封郡主。
皇帝也有想够厚赏的,毕竟自己儿子还在人家手里。
但女子的地位若是抬高,他儿子怎么办?
放哪里?
皇帝最想的自然是带回来,但是他最信任的赵御医都说了,大皇子中了奇毒,脑子时好时坏的。
与其让人知道他的大皇子变成了一个傻子,指指点点,他又觉得儿子还是在阳县更好。
更何况大金自己的内讧倾轧不说,北狄死在大皇子手下的人那么多,万一组团来寻仇,一个傻子能防范得了吗?
皇上有点纠结。
不,皇帝很纠结。
户部、工部、兵部,还有镇守边境的康王似乎也早就有这意思,现在楚王一带头,明明就过年放假了,还一个个都上书为那女子请封。
若非礼部以于理不合死扛着,非要说什么违背祖训,这些人都要把皇帝给逼疯了。
今年有水车、曲袁犁、打稻机的推进,粮食的产能提高了不说,土豆的种植,红薯粉的制作也解决了很多张嘴吃饭的问题。
还有天降祥瑞,大金朝出来历史上最年轻的秀才。
今年也难得没有多灾多难,多美好的国泰民安啊,就不能让他安安心心的过个安顺年吗?
不过皇帝也不领礼部的情,什么于理不合?这么大的功绩,难道就不值得破例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