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识人的本事比我们强-第2/3页

加入书签
        麦重阳觉得也有道理。

        为了彻底了断麦大壮想要去挖石头的念头,麦芽将玛瑙石的事情跟几个人说了,自然有人去挖。

        接着,又掏出八十两银票给麦大壮看,八张银票,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至于那位谭大夫没收诊金,就带了她挖的一些草去,董氏也瞧见他走的时候提的是篮子,里面都是些草——药。

        整天在乡下做事,哪些野菜能吃倒是清楚,哪些草是药,哪些能卖钱,他们是一点都不懂。

        夫妻两都觉得女儿有本事,瞧瞧那铜钱草就是山上挖下来的,不也卖了银子?

        银子都赚到手了,自然是要留着命花啊。

        一百两,麦大壮人生奋斗的终点也就是能有几间青砖大瓦房房,能有十亩良田,女儿这是一下子就达到了他人生奋斗目标的终点啊。

        要知道,就现在的税赋,一年两季,一亩良田能赚三两银子左右,旱地一两五钱不到,再扣除各种成本税收,加上家里养猪、喂鸡、农闲时打零工的钱,老麦家一年到头能得个五、六十两。

        看起来收入还行,但是麦家算上麦高山夫妻带着小闺女,可以说是五户人家,平均一下每户人家的收入也就十来两。

        若是按人头来平均,那就更少了。

        着实这样,在向阳村也是能算上等的了,毕竟那二十多亩地摆在那里,就多少人羡慕了。

        这里就要讲一下消费了,老麦家上下不算麦芽,也有二十多口人,吃穿用度,再加各种人情往来,乡里花费怎么的也要十一二两。

        当然,实际真的用到钱银的大概也就六七两,毕竟粮食、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要花钱的主要在油盐、一些日常用品的损耗、还有就是人情的走动。

        然后还有徭役,这个麦高山和崔老太倒是还有点人性,家里多男丁,自然要服役,一般都是交钱,没有交过人。

        大金朝乡下人读书识字,最少也要三两银子一年,这还是在乡下私塾,请的绝对是童生或者童生级别一下的老师,当然,老师是拿不到这么多钱的,这里还有笔墨纸砚必需品的消耗。

        麦金山的私塾(他自己称书院),一年大概能赚个十一两银子的束脩(含在那五、六十两中),听起来也可观,但这里还不包括私塾买地是用了麦家宅基地的份额和钱,私塾吃的米粮蔬菜也是麦家地里种出来的。

        仔细算起来,麦家人赚的钱在向阳村居上,吃喝用度却是居下的,因为麦家有个巨大的奢侈品——麦贵祥。

        麦贵祥在县城的书院读书,一年的学费就是二十两白银,还有笔墨纸砚、四季衣服也不能太差,学校伙食也不能要差等等,没个二十七八两基本不可能。

        而麦高山和麦贵祥年年还要去府城参加秀才的考试,来回住宿什么的,父子两没个十五两根本做不到。

        麦芽听着他老爹一样的细数,也是感叹不已,供养一个读书人真心不容易,可以说是高风险投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