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包裹而来的有一封信,信中说是今年婆婆打电话和大嫂说,爸生日的时候要下连队,生日不办了,让他们都不用回去,还说也不用给他送东西寄钱,他都有也都够。
婆婆的话里是这么说,但谁能这么做呢。
往年寄钱这件事,她和大嫂都是商量着来的,妯娌俩关系好,不想一人比另一人矮一头心里不好受。
说起来,他们口中的爸,其实不是大哥和望洲亲爸,甚至于大哥和望洲都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梁师长收养的孩子。
大哥名叫夏铭泽,他的父亲是军人,牺牲于战场上,母亲在家伺候公婆,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一口气没上来,怀着孩子难产了,最后一尸两命。
那时夏铭泽三岁,才懵懵懂懂还不怎么记事。
梁师长是夏铭泽父亲的战友,夏铭泽父亲牺牲时,他身边只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女儿,就和妻子商量收养了他,为了让他铭记父亲,没给他改名字。
徐望洲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军医,在他五岁那年,父母再次上了战场,那一场战争太惨烈,他们都没能活着回来。
徐望洲受了刺激,好一段时间没说话,他父母的战友都说要收养他。
最后是梁师长说他和铭泽关系好,拿铭泽当哥哥,只听铭泽的话,由他收养对孩子更好,梁师长就这么成了徐望洲的养父。
至于梁师长唯一的女儿,也就是程云舒的大姑子梁颖,比徐望洲大两岁,她生日时寄钱要和大嫂商量来,和她脱不了关系。
梁师长的爱人,也就是程云舒的婆婆李淑敏,身边只有梁颖一个闺女,平时对她多有疼宠,大哥和望洲一般也不和她计较,她又自认是家里唯一的亲生孩子,他们对她好是应该的。
造成了她说话做事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怎么高兴怎么来的性子。
程云舒和大嫂在她眼里都不受待见,在一起是没少听她说酸话,做一些不严重但让人讨厌的事,比如比较她和大嫂的红包,一定要话里话外贬一个。
也就是梁颖不敢做的太过分,这点小事大家都不屑和她计较。
反正程云舒对这个大姑子是完全没有好感,只对她有个面子情,这个面子情也是因为两年见不了一次才得以维持。
大嫂张娅荷娘家是京市的,她的一个堂姐和她嫁进了一个大院,时不时和在津市的大嫂通信,程云舒也从大嫂的信中得知了不少消息。
比如公公不少钱要寄给战友,婆婆不敢动怕被发现,就拿他们的钱贴补大姑子,大姑子又是个没打算的,常常是要了钱还不够,还要把娘家的东西大包小包的往婆家拿。
大嫂在信中也没有生气,抱的是看戏的心思。
要说张娅荷为什么不劝小姑子,不是她不劝而是劝不住,还平白落下个不是亲兄妹,大嫂就不拿她当回事的埋怨。从那以后,她就再也不多管闲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婆婆的话里是这么说,但谁能这么做呢。
往年寄钱这件事,她和大嫂都是商量着来的,妯娌俩关系好,不想一人比另一人矮一头心里不好受。
说起来,他们口中的爸,其实不是大哥和望洲亲爸,甚至于大哥和望洲都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梁师长收养的孩子。
大哥名叫夏铭泽,他的父亲是军人,牺牲于战场上,母亲在家伺候公婆,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一口气没上来,怀着孩子难产了,最后一尸两命。
那时夏铭泽三岁,才懵懵懂懂还不怎么记事。
梁师长是夏铭泽父亲的战友,夏铭泽父亲牺牲时,他身边只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女儿,就和妻子商量收养了他,为了让他铭记父亲,没给他改名字。
徐望洲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军医,在他五岁那年,父母再次上了战场,那一场战争太惨烈,他们都没能活着回来。
徐望洲受了刺激,好一段时间没说话,他父母的战友都说要收养他。
最后是梁师长说他和铭泽关系好,拿铭泽当哥哥,只听铭泽的话,由他收养对孩子更好,梁师长就这么成了徐望洲的养父。
至于梁师长唯一的女儿,也就是程云舒的大姑子梁颖,比徐望洲大两岁,她生日时寄钱要和大嫂商量来,和她脱不了关系。
梁师长的爱人,也就是程云舒的婆婆李淑敏,身边只有梁颖一个闺女,平时对她多有疼宠,大哥和望洲一般也不和她计较,她又自认是家里唯一的亲生孩子,他们对她好是应该的。
造成了她说话做事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怎么高兴怎么来的性子。
程云舒和大嫂在她眼里都不受待见,在一起是没少听她说酸话,做一些不严重但让人讨厌的事,比如比较她和大嫂的红包,一定要话里话外贬一个。
也就是梁颖不敢做的太过分,这点小事大家都不屑和她计较。
反正程云舒对这个大姑子是完全没有好感,只对她有个面子情,这个面子情也是因为两年见不了一次才得以维持。
大嫂张娅荷娘家是京市的,她的一个堂姐和她嫁进了一个大院,时不时和在津市的大嫂通信,程云舒也从大嫂的信中得知了不少消息。
比如公公不少钱要寄给战友,婆婆不敢动怕被发现,就拿他们的钱贴补大姑子,大姑子又是个没打算的,常常是要了钱还不够,还要把娘家的东西大包小包的往婆家拿。
大嫂在信中也没有生气,抱的是看戏的心思。
要说张娅荷为什么不劝小姑子,不是她不劝而是劝不住,还平白落下个不是亲兄妹,大嫂就不拿她当回事的埋怨。从那以后,她就再也不多管闲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