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七 章 任重道远

加入书签


    当天,李涛安排刘家语从汉口搬到武昌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住下。

    东总是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一九三七年六月间在北平成立的,参加者有东北军的代表、东北抗日联军的代表、东北大学的进步学生,还有东北的社会名流杜重远、李杜、高崇民、阎宝航等。主要骨干是我党地下党员。党组书记是公开身份为东总秘书长是刘澜波,党组成员有于毅夫、宋黎、栗又文同志等。

    总会原在北平,后迁南京,南京沦陷时又搬到武汉。

    第二天,李涛同志给刘家语搬来一批文件和书籍,一边擦汗一边说:“刘同志,你就先在这里好好学习一下吧,另外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还要尽量少上街,以免引起麻烦。”

    “好的!”李涛见刘家语答应后,就用手拍拍家语的肩膀出去了。

    刘家语也很珍惜有个坐下来学习的机会,认真阅读了党的文件和一些抗战报刊,结合淞沪战场上的亲历,提高自己的认识,懂得了:抗战是长期的,不能奢望速胜;除了正面战场以外,必须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能对国民党军队抱多大希望,要放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经过这一段学习,刘家语对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加深了认识,为后来回山东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打下了思想基础。刘家语严守党组织的规定,除了一次登蛇山黄鹤楼,面对万里长江,默诵崔颢的名诗《黄鹤楼》以外,再也没有去过街上。

    刘家语在东总住了半个月,接八路军办事处通知,要他去汉口找张学思同志,同他研究一起到豫北组建抗日游击队的问题。张学思是一九三三年在北平入党的地下党员。但当时他以张少帅弟弟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住在一家豪华饭店里。刘家语到后,立即问道:“学思同志,可有少帅的消息?”

    “家兄的消息就是打探不到,真是太急人!”

    “谁说不是!那你有什么打算?”

    “万福麟说要给两个连作基干,拉起一支队伍,我任司令,你当政委。”

    “那太好!只是这个万福麟,真的会给吗?”

    “会的!部队训练、政治工作、干部管理统统让你管,我着重对外联络,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

    刘家语先后去过张学思那里两次,谈得颇为投契,二人都很有信心。当他们正在筹划准备,包括购买油印机等宣传器材的时候,万福麟反悔食言,两个连不给了,这件事也就作罢。张学思同志一生气去了延安。

    刘家语听到这个消息后,低头沉思着。他仔细分析了这里的情况,认为当前最大的反动派是特务多面手,把这个坏蛋除掉,这里的敌人就失掉了耳目,我们活动也就方便了。李涛等同志都同意这种看法。

    接着,他们研究了当前的工作。决定组织上进的青年监视敌人,注意多面手的活动,进一步搜集多面手的材料,慰问干部家属,揭露敌人阴谋,派人找区委联系。

    “出去联系的任务交给我吧。”刘家语主动地要求说。

    李涛点头同意了,说道:“小刘同志,现在敌人猖狂,情况复杂,要小心谨慎啊。”

    “放心吧!”刘家语紧了紧腰带,就要出发。李涛送他出来。

    外面下雪了,凛冽的北风在呼啸,大片大片的雪花在飞舞,这是个寒冷的战斗之夜。

    把多面手的罪恶向上级汇报以后,李涛根据刘家语带回上级指示,起草了一份要求镇压多面手的请示报告交给刘家语,叫他迅速叫人消灭这个特务分子。

    一日晚上,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寒风摇着院内的枣树。刘家语在东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非常焦急:李同志送信出去,还不见回来,总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吧?他不安地等待着,回想起李同出发时告诉她的新情况:

    昨天晚上,刘家语路过相寡妇门口,听见里面有嬉笑声,他觉得奇怪,便悄悄进去站在窗户下。从窗缝往里看,只见特务多面手和尚方宝正在灯下面对面地喝酒,相寡妇端着酒壶坐在炕沿上,忙着倒酒。

    只听到尚方宝说:“多哥,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