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徐光启和炸开锅的官员们-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之所以徐光启上这道奏疏,是因为他听说,在浙江和福建在灾荒年月种植番薯获益,他试着栽种,发现产量还很高,和原来土生土长的并没有差别,所以想要将其推广出来。

 从这份奏疏中可以得出,浙江和福建已经有人在种番薯了,已经有成功种植的案例,也就是说大明拥有有种植番薯这经验的人手,那么是不是只要大明朝廷助力一下,番薯是不是可以很快就在大明推广开来。

 朱由校越想越兴奋。

 “徐光启,这是个人才啊。”看完手上的《甘薯疏》,看着奏疏上的人名,朱由校不由的发出一声感慨。

 徐光启不仅仅是大明的进士,还善于学习西方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西方的知识,他甚至入了天主教。

 徐光启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他所学不仅涉及军事、数学、农学、甚至还有天文、历法、水利等等知识。

 在数学方面,他和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前几则,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在农学方面,著有《农政全书》、翻译《泰西水法》等。军事上著有《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束伍条格》、《火攻要略》等等。

 在崇祯朝,还参与编修《崇祯历法》。

 除此之外,徐光启还是一名火器方面的专家,他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次建议,不断的上疏,希望能够引进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

 像之前就提出购买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如果朱由校没有记错的话,不就之后,他还会让大明和葡萄牙促成一桩军火交易,物品还是红夷大炮。

 毫无疑问,对比现如今大明官场上的那些固步自封的官僚,徐光启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

 在朱由校看来,徐光启比这朝堂上一堆腐儒们强上太多了,朱由校要的就是徐光启这样的人才!大明要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不落后西方,最需要像徐光启这样的人才,而不是整天想着以权谋私的官僚和拿着所谓圣人之言,固步自封的腐儒!

 徐光启必须重用!

 “来人啊,去将徐光启给朕宣进宫!”朱由校对着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

 ......

 此时,皇宫外的大臣们好似炸开了锅。朱由校下令抓捕刘一燝、冯三元等人的消息,也传遍了大明京城的个个衙门。皇宫外的大臣们好似炸开了锅。

 得到消息一群大明官员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件事情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比先帝驾崩还大。

 “陛下怎么能抓言官呢?”

 “不止是言官啊,陛下连刘阁老抓了!”

 “什么?不知刘阁老和冯公他们所犯何事?”

 “听说是勾结内侍,陷害辽东经略熊延弼。”

 陷害辽东经略熊延弼?听到这,有些人默不作声了,自己似乎也上疏弹劾或上疏指责了熊延弼,那自己岂不是......

 就在一群人默不作声时,有人出声了:

 “御史的事,怎么能说是陷害呢?这是太祖皇帝赐下的闻风奏事之权啊。”

 “是啊!陛下此举,不合礼法啊。”

 “听说,这是有刑科的驾贴!”

 “刑科为何不驳回这份乱命呢?”

 “刑科一开始是驳回了,可是,前来的东厂番子,动刀了!已经伤了一人!”

 东厂?听到这个名字,这群大明官员的内心都不由的咯噔一下,身为大明的官员,都知道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

 “这东厂番子属实可恶,竟敢伤朝廷大臣!”

 “陛下欲重用厂卫吗?”

 “陛下年幼,一定是那些该死的阉人蒙蔽了陛下!”

 “对,吾等要上疏,劝谏陛下,圣明之君应该是亲贤臣而远小人!”

 “这东厂番子现在就如此嚣张,将来还了得?吾等应该上疏陛下,严惩东厂!”

 “对,不然,吾等怎么对得起这大明社稷,怎么对得起这天下苍生?”

 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些读圣贤书的圣人门生,便是贤臣,相对应的,那些太监们便是小人了。

 就在这些‘贤臣’们商量这怎么上疏时,一道怒喝声传来。

 “尔等都聚集在此干什么?”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刑部尚书黄克瓒带着一群锦衣卫走了过来。

 “尔等负责的政务都处理好了吗?就待在这闲聊?”

 这时,有人认出了黄克瓒,疑惑的开口说道:“黄尚书,您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