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做个官吧,省的夜夜笙歌搞垮了身子

加入书签


 在黄去疾作下这首诗后,朱棣和姚广孝在推杯换盏间屡屡夸赞黄去疾好诗才,说什么不下杜牧啊,有什么太白之风啊。

 反正是漂亮话,也不要钱,一句句的往上面来。

 而黄去疾自然也是有回应了,完美的实现了一波商业互吹,他发现每次他夸皇帝好的时候,这老燕就笑得贼开心,比夸他经商有为还要更开心,随后自然便是多次夸皇帝了,反正夸皇帝走到哪都没事。

 至于老黑则是有趣的很,无论他夸对方什么,都是看似高兴,实际上心中应当是毫无波澜的,不愧是个老和尚,一看就是修为有成啊!

 三人喝够了酒后,二人便告辞了。

 黄去疾送二人出门之后,暗道这首诗可真挑对了!让大家以后都能高高兴兴的过日子了,想必老燕和老黑二人以后也不会总是上门来问东问西了。

 问东问西倒也罢了,你好歹问点正经问题啊,你一介商贾,特么的问什么国家大事啊!

 你这么操心国家大事,怎么不见你造反去啊!自己当去皇帝啊!窝在小酒楼中天天为难我一个小掌柜的,容易嘛我!

 而他之所以挑选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通体大白话,不怕他们二人看不懂,万幸,二人都不是傻子,都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

 哦,不,那意思是跃然于纸上了!

 黄去疾神采奕奕的关上酒楼大门,闭门谢客,方才所赚的银两如果只是吃喝的话,那足够他在京城中用个几十年了!

 没错,方才的诗文让朱棣大喜,一下掏出来一个大钱袋子,直接扔在了桌子上。

 是想还给他都不让,硬生生的塞下,黄去疾只好是满脸哀伤的颠了两下后揣到了衣服胸前的口袋中,那沉甸甸的银子让他的身躯都给压的朝前倾了些许。

 “古人有云,不可谓三斗米而折腰!”

 “没错!区区三斗米算个屁啊?”

 “不过这么大一袋银子,倒是勉强可以身子前倾一些。”

 “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淮青坊中找姑娘!”

 ……

 回到鸡鸣寺中,朱棣也在这里,他并没有回去皇宫,而是与姚广孝一同回了鸡鸣寺中。

 虽然国务繁忙,但他还是时而忙里偷闲跑到鸡鸣寺中休息,如今虽然还未确立太子,但是时常还是由长子朱高炽处理那些小事,只有大事才会交由他来处理。

 而如今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幼子朱高燧三人都不在京城,都出门办事去了,所以事务无论大小也都落在了他的头上。

 今天既然跑出来了,干脆就在这里待一天,明日再回宫处理要务。

 回忆起今日在同福酒楼当中所发生的一切,细细品味着黄去疾所说的话。

 足足半个小时过去,朱棣方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惊世大才,大明幸甚!”

 “没想到应天府中居然有如此大才,倘若昔日建文能发掘此等大才,并将之重用,吾等万不可能靖难成功!”

 姚广孝摇头一笑道:“皇上,此不正是说明建文天命如此,而你有识人之明?”

 “哈哈哈哈!正是如此!”

 朱棣闻言大喜,反正如今黄去疾也是只能为他卖命了,如此大才若是不能为自己卖命,那就不能留着他了。

 好在锦衣卫来报,此人家世清白,与建文也无半点关系,这倒是让他放心不少。

 正在他心中思绪万千之际,外面纪纲便将所收集到的黄去疾所作诗文呈上。

 待在外面随时听候传唤的太监,小心翼翼的迈入殿中,跪倒在地高呼道:“皇上,此乃纪指挥使所呈。”

 朱棣看着太监手中高举的折子,心中顿时明白了这是黄去疾所作的诗文。

 他当即走了过去,将那折子拿在手中,沉声道:“告诉他,让他接着盯着,平日所闻所见,朕都要知晓,去吧。”

 太监伏身道:“谨遵陛下旨意!”

 见到太监退了出去后,外面传来一声高呼遵旨之后,朱棣打开折子,面带笑意的放在桌上。

 “少师,过来一同看看,看看大明这位神灵托梦的大才有何诗才吧!”

 姚广孝闻言从地上爬了起来,大笑道:“哈哈,来了!”

 二人站于桌前,看着黄去疾所抄来的五首诗,啧啧称奇。

 第一首乃是正月十三于淮青坊中所作言志,按照诗文所解之意,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清高之意,但这货好像自己明明是开酒楼为生,到他嘴里变成了卖画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