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能如何?幸好不是当了皇帝,要不然这一辈子别想出这北京城了。
十年呐,还有八年,那就八吧。
干完这剩下的八年,这元首的位置谁爱当谁当去,反正他是不会当了。
除了每天干了点政事,杨子正只能没事陪三个夫人唱唱戏,写写曲子,或者造点小孩玩。
要不是然没追求了啊,那他的追求还有什么?
不过,摁住了杨子正远征的想法后,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好处就是国家得到了安稳发展,内部梳理的越来越顺畅。
每个阶层都有了目标,且打通了阶级上升的通道。
以前是上层阶级牢牢把控着下层阶级的上升通道,只留下了一个小口子,那就是科举。
但这科举看似公平,可却一点都不公平。一是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书,也上不了私塾,关键是考试对背景的审查也是非常的严厉的。
所以这所谓的科举都是各地方的士绅与地主得既得利益阶层的上升通道,与寒门及普通老百姓根本无关。
一本最普通的四书五经都要卖一两银子,普通老百姓一年都攒不出一两本书钱。
况且,这光买了书没用,还得有人教啊,给不起教书先生的钱也就无从谈起靠读书跃升阶层了。
阶级固化也是导致一个朝代越到末期越腐化的原由之一,如何消除阶级固化?那就是多个平台让人才上下流通。
比如通过当兵,通过经商,通过考公,通过工匠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上升阶层,这就大大搅和了这社会的活力了。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人人都有读书,受到过一定的基础教育,要不然面对那些上升通道你也抓不住。
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计,就是这个原因。八壹中文網
一开始的时候一些地主前朝的官商还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极为反抗新朝的税制,变着花样的想偷漏,结果被严厉查处与罚没家产了一批人后,纷纷老实了。
但他们同时也发现了其实去守规守法的做生意还挺赚钱的,有的甚至把生意做到海外去了。
更有人想到仿照中华邮行,把生意做遍每一个地方,说不定以后……
事实上新朝鼓励大家这么做,只要不搞垄断,不违规犯法,不限制。
为啥会这样?因为有制度自信啊,现在的制度大家都是参与者,你要是玩不一样的其它群体会答应么?
国代会里面三分之一是农民,三分之一是工人及匠人,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官员、商人、地方势力的代表等等。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权力在三分之二的农民与工人手中,而且严禁贿赂国代的行为,一旦发现,国代与行贿者将会严惩,最低永久取消资格,最高判刑。
这些社会层面的变化就不扯了,总之,整个社会的水被搅活了。
早前被读书人控制的舆论场,现在还有多少用?各地的读书会,各地的戏曲表演,各地的技能比拼,各地的商会活动等等都搞得风生水起,读书会只是其中一个小类别,所以读书人能搅什么风云?况且现在全国所有人都是读书人了,你要搅谁?
这才是一件难过的事,读书变得不值钱了。
这导致了那些以前读的个半桶水到处装学问的人有时候都会被田头的老农几句学问话问得哑口无言。
可惜的是他们想找个组织也找不到了,因为学问里面也会啊,你是学文史的,还是学数学,又或者是学科学的?又或者是杂学?
杨子正也是每天看点社会新闻,关心一下民间的实际情况。
国家安定了,他就要尽量的淡化自己的存在,等大家习惯了他不存在了,大家才会习惯这套制度。
虽然如此,在新中华五年时,审议了重大的朝政发展情况,发现各方面都是超预期的发展完成了,形势向好。
在此形势向好的前提下,杨子正又提出派两支舰队外出探索世界的,但是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许多的人认为现在中国是最大的国家,最强盛的时候,没必要再去扩展国土,管不过来,也过于耗费钱粮。
这让杨子正很气愤,直接骂一些人短视。
甚至,他在第二天的《中华邮报》上发表文章,痛斥这种短视的行为。
文章名字就叫《驳斥短视带给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局限性》,文章重说了看问题一定要站在世界堪舆图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