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历史性一刻-第2/2页

加入书签
 “等你们学好了,发明出更多的新的技术,那才叫真正的厉害。不说别的,就说如果把现在宋大人那《天工开物》里的东西全都做好,大明哪里还有饥荒,哪里还会怕什么建奴,早就把他们出到大东北去了。人家西方红毛夷为什么能跨过半个地球来到大明?不就是科学技术比我们强么。”

 “加油吧各位,我们要努力,用科学技术让中国的千万老百姓们过上他们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人人吃饱饭,人人有衣穿,人人受尊重,人人能读书。而不是一些人嘴里的假盛世与假大治。”

 “谨遵老师教诲!”大家齐声有力的喊道,虽然杨子正这话说得不够热情洋溢,但却有一种力量让他们觉得他们正在做一件改变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伟大的事情。

 ……

 热气球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毕竟这是古代。气球做多大?炭火能不能支撑气球飞起来?气球的软皮能不能用?是重了还是轻了?又或者是这够密封?

 这些都是需要验证的。

 由于人多力量大,杨子正有制衣工厂支持。所以,只用了三天他们就做出了第一个原型热气球,当然得试飞了,得验证是否可行。

 果然失败了,气球是飘起来了,但是载不动人,不载人倒是可以飞上去,很明显是气球太小了。

 看到能飞上去大家就觉得特别的骄傲,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再改。

 第二次失败了,原因是火力不够。

 再改。

 第三次……勉强成功吧,是能飞上百米左右了,但没上人拉风箱不知道具体如何。

 但这已经够了,只要能飞上去就行,至于更好的飞行以后可以改进热气球的工艺,慢慢来。

 第四次,正式载人飞上天,1640年1月25日,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阳光明媚,高沙市郊外的田地里,里面几层,围了许多的人。

 “好,你们要看住绳子,别让绳子断了,那我与维崧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杨子正笑着叮嘱学生们。

 “老师,这么危险,让我去吧。”郑福在一旁叫嚷着。

 “走开,这首次飞上天的人我怎么不留名呢?你是想抢我的留名历史的机会吗?”杨子正笑着骂道。

 “哈哈,”这一下子把大家紧张气给泄了一部分。

 杨子正与陈维崧站进了吊篮。

 “好,维崧加油拉风箱,郑福、郑森,松绳,放沙袋。”随着杨子正的指令,松绳与丢开绑在吊篮上的沙袋,陈维崧使劲的拉着风箱。

 大号孔明灯的热气球渐渐的飞了起来,杨子正与陈维崧慢慢的往上升,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