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你背叛了工人阶级-第2/3页

加入书签
 堤清二点点说道:“是啊!年轻人们的消费观念一直没有改变,但无印良品的销售额却快速上升,只能说明消费潜力被大大地透支,不得不走进无印良品。”

 “这不是很好吗?我们创立无印良品就是希望去掉品牌概念,做到了这个规模不正是堤君你希望看到的吗?”

 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表现在商品的毫无必要的频繁的更新换代,随意抛弃仍然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长期以来的节俭传统被抛弃,米饭吃一碗倒一碗,鱼肉只吃中间部分丢掉鱼头和尾巴。

 来自欧洲的名牌奢侈品的盲目崇拜,争奇斗艳的豪华包装,超前透支,超前消费……生产商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包装广告宣传设计上,绞尽脑汁,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但实际上并没有给顾客带来真正的价值和实惠。

 这种浮华的消费风气,扭曲了商品的本质。身为经济学家、企业家,流通领域的巨头, 堤清二就对以百货店为中心的时尚消费模式产生了怀疑。

 香奈儿,路易威登等等品牌先在他的超市租下门店试营, 确认经营模式后就会开设专卖店, 而一个明明是代工生产的商品打上了LOGO价格就几百倍上涨, 却又有无数人为此买单。

 痛恨这种盲目拜金主义消费,也痛恨这种智商税的缴纳。

 “同一质量的商品,因为没有品牌,就便宜很多,是没有道理的。比如松茸,因为伞盖上有缺口,或颈部不直,就被视为不良品,不合格,廉价处理,但其汤汁与高价松茸没有任何区别。”

 那时堤清二与《妇女公论》著名主编、后来主持《商品科学研究所》的三枝佐枝子讨论如何开发“主妇之眼”、“故乡名品”等新商品,如何由西友连锁超市提供销售场地等问题时,突然冒出的“无印良品”这四个字。

 即——没有品牌的品牌。

 派人走访顾客,进行社会调查,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农副产品不是看的,而是吃的,没有必要要求大小粗细长短都一样,只要质量好,标明产地和农场即可。

 其它商品也一样,应以物美价廉为主,不能本末倒置,铺张浪费。经过反复讨论,多方论证,他最后决定把这类反品牌反潮流,追求纯朴简洁,长久耐用,价格合理的产品命名为“无印良品”。

 它与先有产品,后有品牌的商品不同,是先有理念,后有产品,而且所有产品,都必须遵循统一的设计思想,诠释自然简约质朴的精神。

 于是九年前,由田中一光设计的宣传海报“便宜的理由”夹在报纸中配送到人们手中:“鲑鱼的全身都是鲑鱼。过去的鲑鱼罐头去掉头尾,只取中间最美的鱼腹,无印良品的鲑鱼罐头则用一整条为原料,强调无浪费,利用最大化。”

 九年过去。

 无印良品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家门店。

 然而堤清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看着每天数亿日元紧张,感觉很不开心。

 作为经济学家,曰本零售业之神,他已经嗅到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听着好友们的安慰,堤清二拿起酒杯灌了一口,红着脸消沉说道:“米多桑都说我生意做的大,你们哪知道我赚的每一个日元有多痛苦!”

 我对钱没兴趣?

 我最快乐的那段时间是做大学老师。

 堤清二倒好,公司每天进账几十亿,而每赚一个日元都很痛苦。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绝对是求求你把这种痛苦让给我吧!

 但在场几人彼此看了一眼,都带着无奈之色。

 堤君这是又犯病了啊!

 正如堤清二当初回复池田勇人时所说,做政客,我这个人道德标准还是太高了一点,等哪天我心如铁石,泯灭良知说吧。

 然而从那之后,池田勇人成为内阁总理大臣,堤清二却再也没有回到政坛。因为他动不动就会受到良心谴责,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会社每赚到一个日元,我就是这个消费主义社会的帮凶。米那桑看看,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消费至死,物欲横流。

 啥东西只要带个大牌LOGO就不愁没人花大钱买。

 我告诉你们,如果今天把EL的LOGO印在卫生纸上,明天涩谷的年轻人就会开始崇拜卫生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